下载此文档

学校教育哲学观检视.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校教育哲学观检视
杨晓峰
摘   要:学校教育哲学是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规范维度对学校教育的系统反思,主要包括对“学校的终极意义”和“意义如何为真”的追问,以及在这两个问题基础之上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调整。社会、人本、学术混合与其他维度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的本体论检视角度;天启、权威、直觉、理性、经验五种知识获得方式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的认识论检视角度;教育信奉的一致性、强度与稳定性等特征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观规范层面的检视角度。
关键词:学校教育哲学;检视角度;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哲学变革研究”( 06- GJ-04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晓峰,男,长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庆   408100)。
和教育哲学的内涵与功能有所不同,学校教育哲学是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规范维度,对学校教育的一种系统反思。全面准确地考察与审视学校教育哲学,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使命的理性自觉意识,保持学校教育观念科学与发展的质性,统合各种教育力量,形成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性格。
随着教育哲学视点的转移与空间的拓展,国内外部分学者开始将研究对象具体化到学校这个领域。上海师大教科所陈建华教授认为,有关学校教育哲学的讨论“最近几年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西方发达国家对学校教育哲学普遍比较重视,如1991年,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了《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指出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管理中具有渗透性价值,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是确立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此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等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表述。在我国,目前已有一些学校明确提出颇具特色的教育哲学,如锡山中学把本校教育哲学概括为“培养站直了的中国人”。按照陈建华教授的说法,学校教育哲学是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主要体现为学校的使命、远景和育人目标。从特质和内容两方面限定“学校教育哲学”,并将其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教育哲学”和“教师个体教育哲学”区分开来,具有明显的研究范畴意识和现实针对性,但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按这种看法,学校共同体成员应该包括
“校长、学校董事会、学校管理委员会、教师、学生、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家长和地方教育官员”,用这么多人“共同的教育信奉”来界定学校教育哲学,往往比较困难,同时也可能使实际践行了的学校教育哲学被忽略。另外我们还看到:学校的使命、远景和育人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是重合的,或者说,这三个部分都可以归于对学校本体意义的追问而产生的认识体系。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认为,希腊哲学家多分哲学为三大部:物理学(Physics)、论理学(logics) 和伦理学(Ethics)。三个部分逐渐演化为哲学的三大经典领域——本体论、认识论和规范体系。基于这种考量,我们暂时把学校教育哲学认为是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规范层面上对学校教育的一种系统反思。检视学校教育哲学,比较妥当的途径还是应该沿着这三条道路进行。
一、学校教育哲学本体论:学校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传统哲学本体论部分主要追问“实在”与“本原”的问题。学校作为人类缔造物,一般不涉及“实在”与“本原”

学校教育哲学观检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061088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