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什么是三礼?“三礼教育”是指礼节教育、礼仪教育、礼貌教育。礼貌是大家在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礼仪即是礼节和仪式。礼仪首先表现在仪态和仪表。仪态包括:(1)学会微笑(2)基本的礼貌用语(3)基本的站姿、坐姿、行姿。仪表包括:(1)同学们的发型(2)同学们的着装。:(1)课堂礼仪(包括作好课前准备和遵守课堂纪律和课后礼仪)(2)师生间礼仪(3)同学间礼仪(4)男女同学间礼仪。校园外礼仪还包括、公德、爱心、孝心和与人为善等。古人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缺少社会礼仪知识和规范意识,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以“讲礼貌、懂礼仪、知礼节”为内容的“三礼”教育和青少年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代具有三礼的人有哪些?孔子子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用不道义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微不足道。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在现代,也有一个人影响了我们?他是谁?雷锋雷锋,原名雷正兴,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了下来。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贫苦农民家庭,解放前,他一家亲人相继含恨死去。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1957年,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时,加入了共青团,在根治沩水河中,被评为工地模范。然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1958年,雷锋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十八次被评为标兵。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
三礼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