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周立波故居简介
近代文学史上益阳有“三周”,是指两次获斯大林文学奖的周立波、全周扬、中国史和世界史大家周谷诚。
周立波故居属砖木青瓦结构座落于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邓石桥村清溪组,背依青山,风光秀丽,离益阳市区10余公里,与益桃公路相隔不到5公里,交通方便。20世纪80年代初,由当地政府出资维修,并有公路与桃花江益阳相通,内设周立波生平事迹展览馆。
周立波是从益阳这片热土上走出去的我国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作家。一生共著作出版长篇和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译著、报告文学等500余万字,先后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和斯大林文艺奖,为我国文学、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解放后,当选为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周立波故居是周立波出生成长和他1955年至1965年回乡与农民群众“三同一片”创作《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长篇、短篇小说的原型地,因而保存了他的大量遗物。周立波故居开放以来,周立波的巨大成就与精神,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往参观。他的代表作《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曾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
周立波故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故居占地面积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悬山小青瓦屋顶,土筑围墙,属于典型的洞庭湖区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周立波故居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周立波故居设有复原陈列、周立波生平陈列、周立波文学研究室三个部份。其中故居复原陈列主要陈列周立波在50年代回乡创作《山乡巨变》时的生活场景。周立波故居自2008年9月15日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中、外游客80余万人次,新农村建设考察团200余个,周立波故居所在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生态旅游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周立波故居也已成为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当地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各单位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周立波故居作为省内外乡村旅游核心景点的地位进一步彰显。瞻仰故居,不仅可以了解周立波成长为著名作家的一生经历,还可以学习人民作家为人民的精神风范。
周立波故居文物本体状况
周立波故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周立波祖辈袭居至今,逐步形成。占地面积1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平方米,共计28间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绿树成荫,素雅无华。
建筑平面形制:“三间两搭厢”之三合院,因地制宜,两厢非对称布局。东厢房四间,东偏房五间;西厢房七间,后厢房三间,过厅一间,西偏房四间。厢房与偏房之间,有狭长天井相隔。,。
周立波故居为穿斗式木架结构,青瓦粉墙,相邻庭院,错落有致,属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农舍风貌。
土筑围墙,白灰饰面,高2米,白粉瓦头,小青瓦脊顶。四柱木架结构槽门居中,门楣上悬全手书“周立波故居”扁额。开敝式方形门庭,入举三合院。东、西侧院,有双柱代框耳门相通,均为双扇板门。
堂屋青砖山墙,为十四架七柱穿斗式木架结构,悬山小青瓦双坡屋顶。厅堂正房,三合院壁,均为拼木板墙。环屋阶台垒毛石,三合土地面,无柱檐廊。
厅堂,当正向阳之屋,神龛主位居中,边门通后室。平仰见瓦底,南向全开敞。
益阳周立波故居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