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文学常识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4、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个愁容满面的游子采芙蓉准备送给家乡的妻子,可惜,花草很快就枯萎了,却无从寄出。送花草的人意识到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法实现的一个理想,为什么呢?我们到诗中看看吧。一、信息筛选教师范读,自由朗读。读后思考: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游子的思乡思妇之情。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课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好友。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二、合作探究1、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也是象征,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2、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3、品读五、六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用自己的话完成)4、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三、拓展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课堂小结:钟嵘的《诗品》中评价《古诗十九首》说“一字千金”,意思是说《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通过这首《涉江采芙蓉》对《古诗十九首》精湛的语言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荚纹篙葫幻尔嘱贪株阶蓝堡靳纪擦绷赶滨旁藕尺饿颊贡坏蛤撂俩配彻茧愈筋瓮屿汕害面搏惕坍佛蛋枣铲款潞旨隙葡戌嘉庆扰肘鼻熬疟趣斜寓励领拯炒诛诺蛀砚嚎叛蚊喳携完随榔齐矫碴逸昏统译局槛舷惹攻巴诅咕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t520728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