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有效性刍议 [摘要]党性教育的有效性是党性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党性教育有效性体现着一种价值关系:党性教育活动及其结果对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维护和预期培养的具有特定思想素质的人的实现程度。党性教育有效性是党性教育的核心关键,全部党性教育实践和研究都围绕有效性展开。党性教育有效性经常面临着危机,党性教育在克服党性教育有效性危机、维护党性教育有效性中发展。[关键词]党性教育有效性;含义;危机;维护[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9-0042-03 党性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贯要求。而党性教育的有效性是党性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党性教育有效性具有特定的内涵,在党性教育理论研究和其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对党性教育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含义解读在党性教育有效性界定方面,一般都倾向于根据党性教育的结果来评判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但问题是这里的“结果”是相对于谁而言的,这种结果是对谁而言有作用或没有作用。所以,抽象地从结果来看党性教育的效果,既不能客观地衡量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也无法从更深层面把握党性教育有效性。现有对党性教育有效性论述,主要集中在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必要性、党性教育有效性的途径或者是对党校党性教育有效性的经验总结,①这样一种探讨为提高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实效性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但往往都忽略考察党性教育有效性的含义,不利于对党性教育有效性的深入思考。有效性是相对于无效性而言的,从直接的字面意思看,就是活动具有相应的作用,产生预期的结果。从更深层次看,却是一种价值关系的体现,表现为价值输出与接收的内化过程,表现为价值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根据价值哲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形成既与客体的属性相关,又与主体的需要相关,并产生于满足需要的实践过程中。价值关系客体的价值实现过程也就是其有效性展开的过程。党性教育有效性就是党性教育这一作为价值客体的实践活动所能满足党性教育主体需要的程度。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界定党性教育主体以及如何确定党性教育主体的需要。因为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就无法科学准确地界定党性教育的价值及其有效性问题。一般来讲,就党性教育而言,党性教育的首要主体是党组织,因为政党活动是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政党活动的状况是政党生命力的体现。任何一个政党为了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为了实现该政党的政治目标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必须对党员不断地教育和培养,以增强其党性,从而做到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统一,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所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需要的满足度是衡量党性教育价值及其有效性的最高尺度,是通过党性教育来塑造特定“规格”的人、即党员干部来实现的,所以党所要塑造的特定“规格”的人又成为次一级的党性教育主体。这一主体不是独立的主体,而是占执政地位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人的本质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她)的需要及其满足成为衡量党性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尺度。所以,党性教育有效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党性教育活动及其结果对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维护。而这种地位维护的实现是以社会利益的维系为前提的,所以,党性教育对执政地位的维护和巩固的状况集中表现于执政党对社会的整合。这种整合主要包括
党性教育有效性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