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高校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问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要正确把握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创新是高校发展战略的必要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举措,是学校正常运行,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
特征的群体文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思想文化素质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建设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和谐高校,文化校园”思想为核心,把握校园文化内涵
要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我们首先要把握好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以及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关系。
。据统计,全世界给
“文化”下的定义有260多种。综合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将“文化”理解为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以及创造和保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和,它是一个有机系统。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个特定范围、特殊环境中产生和演进的,是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讲,校园文化通常指以课余文化活动,即我们所讲的第二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高校的校园文化层次更高,更突出创新精神和个性解放,它是高校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高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是在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
“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美好社会的憧憬。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先进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最适宜师生生活、学习、发展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二、掌握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园文化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形成,又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而成,因此,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讲都有其独特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并对校内的师生产生长期的固定的影响。比如说“北大精神”即是一种典型的校园文化。北大之所以有永恒的活力,就在于它有宽广的胸怀,包容的胸襟,它给北大的学子们提供了浓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也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的实践机会。凝重、活泼、绚烂、五彩的校园文化使莘莘学子们受益匪浅。
。从历史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有其发生、发展、繁荣和衰落的一般过程,各个时期的校园文化有其内在的继承性、承接性的特点,且不以人的意志
漫议高校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