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计算机教学案例任务驱动交互
论文摘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主要是计算机应用人才。因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思想对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它重视“情景”、“协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指导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新的环境,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进一步的发展,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步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一种主流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注重如何“学”而非如何“教”,它强调学习是积极的、建构的、累积的、目标指引性的、诊断性的和反思性的学习。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进人信息时代的世纪,为迎接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定论,知识只是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并非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真理,问题不是通过反复机械地学习所谓“正确”的答案而得以解决。教材、教师和科学的权威并不能构成强迫学生接受知识的理由,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建构主义充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了学习者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所进行的意义建构,学习的实际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人学习情境中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既强调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是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角变成了幕后工作者,成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主要是计算机应用人才,即要求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本领域的间题,对他们来说计算机主要是作为工具来使用的,因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对于案例教学法,我们可以追溯源于德国的“范例教学”流派。该流派针对传统教学追求所谓的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弊病:教与学的形式化、不彻底性、肤浅性、侧重记忆而不求甚解以及由此造成
试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