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闯新路,课改花开吐芬芳——固始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纪实固始二中创建于1940年夏天,前身为固始思源女子中学,由固始城关思源堂吴氏族长吴述先(清末举人,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之嫡孙,曾任江西省都昌、瑞金等县县令)创建。解放后改为“固始县私立师范学校”,1954年首次更名为固始二中,1970年改为固始县八一小学,1972年秋学校再次更名为固始二中。1977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学校发展为初中、高中(二年制)兼招的完全中学,1982年秋学校改成只招收初中的县级重点初中,更名为固始县第二初级中学至今。目前学校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多人,教职工214名,拥有一幢综合办公楼、两幢教学楼(其中一幢为28班规模、配备有“班班通”工程的高标准新教学楼),是信阳市首批办好的重点初级中学之一。固始二中在过去七十余年发展中,曾取得骄人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德育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示范性学校”和“初中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等,是全县社会各界公认、初中学子景仰的好学校,班级规模一度达到39个班,学生高峰时达到3500人。可是,自2009年起,由于受学校的校舍陈旧、设备落后和周边环境差以及城区民办学校的迅速崛起等因素的影响,固始二中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生源基础日益薄弱,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倾向明显,学校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学校发展一度陷入低谷。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和严峻的生存形势,在别与选择、毫无退路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决心卧薪尝胆,振奋精神,大胆探索,勇闯新路,走“以改革求发展”的路子,重现固始二中的风采和辉煌。在对上海闸北八中、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后六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和安丘四中进行多次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从2010年秋期开始,根据教体局领导的指示精神,在教研室的直接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深化学校梯次发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我校在全县率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以导学案为有效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全体教师学习、钻研、编写和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和探索,我们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普适性的教学策略,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养成了新的课堂行为等的课堂新秩序,通过调整教学关系,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让课堂真正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持续与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大力营造强有力的课改舆论攻势。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一场变革,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要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既要“学会”,也要“会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掌握尽可能多的人类文明成果,也才有可能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基于此,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组织部分教师到上海、江苏、山东等全国课改名校考察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到信阳五中、息县三中、潢川传流店中学等校观摩取经。在参观学习中,大家深深感受到:江苏的洋思中学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改经验而闻名全国。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因“三三六”和“10+35”的教学模式,一跃成为山东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成为初中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山东安丘四中的“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使学校从弱小到强大,从迷茫到成功。江苏东庐中学近几年在“讲学案合一”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已经成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的一所名校。潢川传流店中学在学校生源减少、质量降低、陷入低谷的情况下,借鉴名校先进经验,痛下决心深入课改,如今成为全市课改的一面旗帜。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印发学习材料、观看视频录像、召开不同会议、外出学习教师谈心得体会、张贴从课改名校拍摄回来的图片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和更新。先后印发了《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选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宣传标语》、《教师应记住的十句口号》、《固始二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学习雷夫好榜样》、《魏书生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等文章材料,观看了《小崔说事——老师听我讲》等视频录像,多次召开教研组长、班主任会议和全体教师会议,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全体教师会上,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
固始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纪实2013112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