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oc】似花还似非花——浅谈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写作技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doc】似花还似非花——浅谈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写作技巧似花还似非花——浅谈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写作技巧似花还似非花浅谈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写作技巧梁文晶(嘉应学院梅州I师范分院广东?梅州514000)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672—7894(2010)20—057—02咏物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百花园里的一束引人注目的秀朵奇葩."不即不离",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王士稹《带经堂诗话》诗人写物,在不即不离之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只"依依"两字,"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何等含蓄,道破"柳"字益妙.?——薛雪《一瓢诗话》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谭诗》近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拈出苏东坡《水龙吟》的一句词来形象表述:"似花还似非花".东坡《水龙吟》起云:"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双双燕?咏燕》,姜白石《齐天乐,赋蟋蟀》令作评语者,亦曰"似花还似非花".?——刘熙载《艺概》从以上几段论述中可看出,不即,不粘,就是不能太切题;不离,不脱,就是不能不切题."不即不离"即既不胶柱于或局限于客观之"物"的本身,也不脱离客观之"物",要"离形得似".因而要使咏物诗写得好,必须找到主(情或意)客(物)观之间内在的联系,既要切合咏物,又要借物寄情,使咏物与抒情珠联璧合,天衣无缝,,这种"不即不离"的写作技巧,又因人因物因时因事而有所不同,各擅其长,,情附物上咏物诗作者首先要处理好"物"与"情""物",必须是触动作者思想感情之"物";:此地曾居住,,相见也依依.——岑参《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但作者重到"平阳郡",欣喜异常,见物生情,,"也依依"三个字,既生动地刻画了柳树婀娜可爱的姿态,"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也使所抒之"情",点化自然"写作咏物诗,既要准确刻画客观之'物',又要充分表现作者主观之隋'.这就要做到实中有虚,'实',主要指忠实地刻画客观之'物'的自然形貌或作者直接袒露感情,'虚',主要是指对客观之'物'的艺术处理中的藏,减,疏,略或作者结合生活感受,通过艺术想象概括意境."?例如:素练风霜起,,,,毛血洒平芜!——杜甫《画鹰》这首诗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把画的逼真之处描绘"对于我们来说是无法直接感受的,得栩栩如生."画作殊而依赖诗人的动人笔墨,我们却能感受到画中的苍鹰简直就是真的苍鹰,它的"竦身","侧目"的姿态神情引起你注目,系在它脚上的丝索和棍子闪闪发光,你甚至可以把它解下来,它的整个站立姿态呼之欲出……二是诗人神游于"画"与"真"之间,流露了惋惜之情,其实这正是诗人自己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思想和嫉恶如仇的高贵品

【doc】似花还似非花——浅谈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写作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