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结合——《狐假虎威》叙事《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学生都非常喜欢、很感兴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揣摩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课中,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课文说这只狐狸很狡猾,可有的小朋友说这只狐狸很聪明。你是怎么认为的呢?”立刻,许多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有的说聪明,有的说不聪明,而且都是理由实足。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始终游离于这场讨论之外。细细观察他们的眼神,其实他们并没有思想开小差,再联想到这些学生日常的表现:这几个学生平时就胆子较小,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意见。忽然,我看见这其中有一个学生微微抬起手想发言,犹豫了一下又把手放下了。我赶紧走到她跟前微笑着对她说:“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吗?”在我的鼓励下她勇敢地站了起来,轻声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声音很轻,语言也不流畅,但我还是大大表扬了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摇,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从而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楞、松,明白了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课后,我想到了在课堂上,确实会有一些学生经常游离于课堂讨论之外,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不善于表达的因素,但在积极的讨论过程中我们老师往往只注重多数学生的热情参与,注重讨论过程的紧凑,而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存在也是原因之一。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口头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差。其实,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从自主学习方式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其中包括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惯于认真思考后发言,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乐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很难想象,课堂上听不到激情的话语,看不到兴奋的小脸的孩子,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孩子参与讨论,做学习的主人的积极性。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读与说相结合。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中的狐狸和老虎的神态分别是怎样的,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帮助的。二、读与思相结合。读书不
狐 假虎威叙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