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设计教育实践创新
论文摘要:本文以艺术设计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为主题展开论述,阐述了在全球化语境下,要转变思维、加强实践性教学、整合设计教育观念,既要弘扬民族文化,又要理解多元文化;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完善设计的创新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产业环境和国家战略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以人的精神消费需求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文化、科技与艺术的全面结合为特征,它已经从绘画、雕塑、建筑、传统文化、戏剧舞蹈等传统领域迅速扩展到包括传媒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娱乐以及各类人机互动媒介文化等各个新领域。设计专业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拓宽专业的口径,寻找新的切入点,学校之间应按照地域和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创建特色学科。美术界、教育界以及各级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变化,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如果按部就班地沿用旧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今天变化万千的市场需求来看已经很难适应,这恰恰显示了在设计教育上的缺陷和不足。因为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从培养造型能力到创新思维,从学习基本的设计课程到研究世界以及市场的需求趋势,设计本身就包含众多复杂的因素。那么如何在基础课程中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值得我们思考。
一、基础课程应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性
通常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年内,所学的课程为基础课,对于设计类学科的学生,应该注重强调智能训练,而非重技能训练。教师强调创意,倡导想象,着重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转变,这要依靠平时多方面的艺术修养的积累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充分做到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变模仿性的设计为创造性的设计,使其具备设计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会思考。
在素描课程的训练中,很多院校的课程还是无异于高考前的素描课程,学生通常会表现对静物光的认识、影的描摹。依旧是三大调子、五大面,在充满黑、白、灰的世界里,再一次相遇曾经熟悉摆在面前的静物。学生在新鲜的环境中找不到新鲜的兴奋点,对知识的渴望必然会大打折扣。在教育中,知识与技能是可以传授和学习到的,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更应该具有构想的灵感和创造力,设计是特定的艺术表达的语言,教师应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强烈的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分析能力才是设计教育的重点。
学生将面对着整个社会时空、整个媒体,把他们的创意思想变成一个社会行为。引导思维方式向创意方向发展才是设计基础教育的根本性方向。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为物的描摹,一部分为增加设计意识的训练,应从黑、白、灰中走出来,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的视角,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将他们“80后”、“90后”所特定的文化倾向和情趣的特征表达出来。另一部分,结构素描等强调分析性的、符合形式美法则的才是强调的重点。应该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同时对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做必要的调整。这样对后续课程的衔接能够更好地做到适应,让学生能够较快地过渡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中。
浅谈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理xing与必要xing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