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坚守那块神圣的土地.pdf.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坚守那块神圣的土地黄碧珠·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大学为跟随纷繁芜杂的社会变化及社会需求日渐迷失了自己。在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大学处于尴尬的位置,大学的自主文化精神在遗失;大学的评价体系更是让大学的学术精神失落了。为了所有人的期待,为了大学更矫健的发展,我呼吁即使在多变的社会需求下,大学应守住曾经失去的美丽,在社会中特立独行。,关键词大学尴尬特立独行者一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o8)08-_0oo1—O3大学依然令人憧憬小的时候觉得大学是个很遥远的概念,是需要等待很多年的美丽的憧憬。现在上大学依然不仅是孩子的梦,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特别是那些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日子而不认几个字的父母,更是对孩子考取一个好大学充满期待。虽然现在大学的学费让很多父母望而却步,但他们仍会说,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大学,更有甚者已准备卖血送孩子上大学。在这里我且不论现在大学体制对这些人的公平与否,我只想说的是我们所有人对大学的想往。要上大学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好工作,为了好出路,都是这些功利性的目的,很少有人是为了追求精神的陶冶,思维的锻炼这样崇高的目的。因为没有人确切知道大学到底之于个体何用,说没用嘛,上大学与没上大学的人就是不_样,说有用嘛,很多地方,文化层次极低的却领导着大学毕业生。于是很多人都纳闷于大学教育。,受教育从制度化的规定到今成为每个人生活方式中的必备要素,到今接受高等教育也日渐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个体在成长历程中都顺理成章地接受着,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既定步骤,理应接受。每个人可以选择不一样的专业,不_样的大学,但是没有人坚决排斥上大学。大学仍以其独有的象牙塔的圣洁召唤着芸芸众生。二、假的真文凭?!真的假文凭?!t对于很多人来说,没上过大学是终生遗憾,为了能找份好工作,有些人想妙方铤而走险,做份假文凭。我们都批判这种行为,它是打假的对象。可是现在,对于上了大学的人来说,在学校中浑浑噩噩度过,获得了文凭,虽然文凭是真获得的,.但文凭缩水了,成了真的假文凭。学生在大学中平日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大学生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自我,没有塑造出自我健康的人格,他们没了方向感,迷信流行,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智慧的思想。大学生在大学中没有了精神的信仰、信念与追求,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感,人成了“空心人”,只能把人本能的欲望膨胀到极端,或者依靠利益的驱动,不择手段的在名利场上追逐;有的则消极退缩,陷入遁世或混世。在这样的大学毕业了,文凭拿到了,我们更应该打击的是假的真文凭还是真的假文凭呢?三、大学的尴尬(一)市场化下大学的尴尬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就是政府放松管制,将市场逻辑引入高等教育,让竞争与价格机制引导高等教育机构响应时常的需求,以增强弹性,提升效率。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主张教育要以市场经济为基准来筛选文化,凡是市场经济所蕴含和要求的文化因素,.都是积极的因素;凡是不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就是消极因素。“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诸如此类既可以读作广告词,也是当今大学的一个声音。根据“社会需要”,有些大学为了多招生,以维持大学的经费分配,遂相对地降低了学生入学的要求,导致中、英文不及格的学生,也能获得录取

大学:坚守那块神圣的土地.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