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古诗词的表现手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历来诗言志词抒情,都讲究含蓄蕴藉,常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化用典故、。作为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在诗词里最为普遍。如2008年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景能被借来抒情,因为二者存在着内在联系,具有某种一致性。何种景抒何种情,何种情必得何种景来抒,在古诗词中,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通篇写景,无一句抒情,可是读了分明感到一种欢愉明快之情。为什么?因为全诗所写之景“黄鹂”“翠柳”“自鹭”“青天”无一不是明丽之景。该诗巧妙地传达了杜甫历经安史之乱后来到成都得以安居的欣喜,这首诗是以乐景写乐的经典之作再看秦观这首《画堂春》,上阕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均是残春景象,自然表现的是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显然是以哀景写哀。但也有相反的情况,《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别家出征,生死难料,显然是哀事,却以乐景相衬、此之谓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却以大雪纷飞之哀景写终战归家之乐事,则是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像这种以哀景写乐、乐景写哀的例子,其他的诗词里也有,鉴赏时应注意。。以动写静也是诗词里常用的手法,最典型的应属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花落,尤其在夜间本不易察觉,却因人的闲静而被觉察;“月出惊山鸟”,月出竟然惊动了山鸟,足见山之寂静到了何等地步!例如2008年全国卷I: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两个字是“拳”和“退”用“拳”表现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动作,用“退”表现鸿鸟空中飞行的状态,显然都是以动写静,从而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十分别致、生动。以动写静,属于一种反衬。写动是手段,表现静才是目的。其实连以动写静也是手段,传达一种意绪、一种境界才是最终目的。答题时,不能仅止于分析以动写静,还要顾及对表达主旨的作用。。实有限,虚则无限。可是,太虚了,很可能成了漫无边际、无病呻吟的作秀;太实了,又会缺少灵动之气。只有虚实相生,才能寓无限于有限,既充实又空灵。例如,2008年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诗的前两句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显然是实写;其中隐含的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自然是虚写。后两句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属于实写;寄托其中的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是虚写。由上例可以看出,掌握虚实相生的手法,需要了解何谓实何谓虚:在古诗词中,通常写出来的是实,蕴涵其中的则是虚;记叙、描写是实,议论、抒情是虚;已知的是实,未知的是虚。。。用典,关系到作者的观点态度,影响到作品题

二+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