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货币人民币走向强热货币的必然选择 2005年06月28日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内容提要]作者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发展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意义及可能性。认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的一种有利于中国的配置。由于多元世界货币的竞争态势决定了人民币在发展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而,规避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永久性地稳定人民币的币值,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必然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一、引言如果说,%的速度向前推进,那么到2006年,中国的整体综合国力将会排列在世界第四位,到2012年,将会排列在世界第三位。那时——乃至更远,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怎样?人民币是否会改变世界货币体系格局乃至影响世界资源配置?进而,人民币的自身安全与国家金融安全的关系如何?中国对此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不得不思考的货币发展的战略问题。今后,无论人民币怎样发展,而世界经济形势的外部压力都将使人民币面临着一个更加国际化的问题,即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的问题,这是所有的强势货币在其发展道路上都面临过的问题,也是人民币在其发展道路上将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然而,国际上许多知名学者认为,“人民币将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货币,人民币有潜力作为未来亚洲统一货币的候选货币之一”,这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笔者从亚洲货币和世界货币组成结构的不同以及亚洲经济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差异这两个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民币目前更有必要为未来成为世界货币而努力,而不是作为未来亚洲统一货币的候选货币。本文尝试对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意义及可能性进行初步的探讨。二、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是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发展的必然所谓世界货币就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计价、结算、购买、支付的货币。所谓亚洲货币就是可以在亚洲范围内计价、结算、购买、支付的货币。就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货币看,世界货币是由多种货币组成的货币,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货币不存在统一为一种货币的可能。例如,在欧元出现以前,世界货币主要是由美元,其次是日元、英镑、马克、法郎等组成,在欧元出现以后,世界货币便改为了由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组成。而亚洲货币则不可能是由多种货币组成,亚洲货币可能效仿欧洲货币的模式,在亚洲货币出台以前,亚洲各国均有自己的货币,在亚洲货币出台以后,这些国家的货币全部被收兑,统一流通为一种共同认可的可接受的货币。由于世界货币是由多种货币组成,而亚洲货币仅是一种单元货币,且目前的世界货币除欧元外都不是区域货币,由此可以认为,一种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其过程不必先成为区域货币再成为世界货币,而是可以直接成为世界货币的,它不受现有世界货币币种组成的限制。这是自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议》以来,世界货币体系所形成的一种多元化格局,而这种格局则使一种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可以不受现有世界货币币种的限制,其过程也不必先成为区域货币再成为世界货币。但是,区域货币的实现,是必须先设计出一种货币,或者在区域内各国现有的货币中选定一种货币来作为区域内统一流通的、代替原来各国流通的货币,这就说明了区域货币的实现是一件非常复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功夫、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可能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