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许三多的循环论证.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许三多的循环论证史铁生  《士兵突击》正在热播,剧中多有妙语。尤其士兵许三多那两句憨话,常令人忍俊不禁。他说:“人要做有意义的事。”可什么是有意义呢?他说:“有意义就是要好好活。”可怎样才算是好好活呢?他说:“好好活就是要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看似可笑的循环论证,却着实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不管是谁,什么人,一定都是想“好好活”的,不可能有相反的态度;可终于活没活好,又一定是要据自己所确认的“有意义”来断定。就是说,活没活好并没有一个外在标准,而只能由自己来认定它是否“有意义”。  但是,没有谁是不想好好活的,却不是人人都能活得好,这为什么?就因为不是谁都能为自己确立一种意义,并永“不放弃”地走向它。原因是,人很容易把外在的成功视为“有意义”——比如士兵成才。可是,首先,面对无限的外在,走到哪一步才算是成功呢?其次,外在的成功也可以靠不良手段去获取,但这还能算是“好好活”吗?   “有意义”是个善美的方向,“好好活”就是朝那儿走。这不能算是循环论证。但是有个问题:如果“有意义”仅止于自己的确认,岂不是说谁想怎样就怎样、谁说怎样好怎样就是好了吗?善恶美丑,可还有个分辨没有?当然有。比如说,为什么是“好好活”而非“随便活”,为什么是“有意义”而非“无意义”。其实,对善恶美丑,人人心里都有分辨,从来就有。再比如,为什么有些成功人士会认为自己活得并不好?为什么有些人会强言成功,心里却不落稳?“强言”二字已是证明——既知何为“有意义”,又知外在的成功并不等于“有意义”。  什么是好,什么是善、是美,乃自明真理,不用教,谁心里都明白。否则也就不能教,不能讨论,如果没有一个共通的价值标准,人跟人压根儿是没法说话的。有人以此来证明神在——即那善恶美丑的标准,一向是深植于人们心中的。那标准,原本非常简单,非常朴素,很可能倒是比声色犬马还要迷人的种种“主义”把人给领瞎了;比如成才当兵之前的那一通豪言壮语。而“龟儿子”许三多则压根儿就没想过那些事。“主义”一词,打小我就觉着怪,为啥是“主义”而不是“主意”呢?看那种种主义,明明都是些不同的主意或主张嘛。这样琢磨了几十年,才有了新思路:主义,原是指“正义之本”的,或是说“舍此则正义难得申张”。真若这样,比如说“唯物主义”就有点讲不通,能仅靠“物”来“主持正义”?至少是境界不高。“民族主义”怎样?也不太高。民族与民族之间咋办?互相打?惟“因信称义”、“因爱称义”无论如何是顺理成章的。听说,近来,某些地方兴起了一种“低消费主义”,明显靠谱,主多主少吧它毕竟主的是义!  看《艺术人生》的采访,兰晓龙编剧说(大意)“在现实生活中最可能成功的是许三多”,还说他自己“周围尽是许三多”,“《士兵突击》组里的很多人都是许三多”。这话着实让我诧异。也许他想说的是,人人身上都有许三多,或都埋藏着许三多吧?但要说生活中尽是许三多,并且是最可能成功的一类,我就不信;真若那样的话,不说别的,《士兵突击》一剧就不可能如此火爆。《士兵突击》恰是在“成才们”纷纷成功又多有迷茫之际火爆的,是在“许三多们”屡败屡战、从而激起了人们对生命之内在意义的询问与向往之际走红的。  也许兰编剧意在鼓舞士气,就像有那么一句话说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我更倾向康导演的

许三多的循环论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