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高考物理二级结论-(2)汇总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或者做题的经验,叫做“二级结论”。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验,这些知识在做题时出现率非常高,如果能记住这些二级结论,那么在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论述、计算题时,虽然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是记得二级结论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一般地讲,做的题多了,细心的学生自然会熟悉并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如果刻意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那么二级结论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常说内行人“心中有数”,二级结论就是物理内行心中的“数”。运用“二级结论”的风险是,如果出现张冠李戴,那将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提出两点建议:“二级结论”都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一则可以在做论述、计算题时顺利列出有关方程,二则可以在记不清楚时进行推导。“二级结论”,要同时记清它的使用条件,避免错用。一、静力学:,则其中任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F大+F小F合F大-F小。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则。“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二、运动学:,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在处理动力学问题(用运动定律求加速度、求功、算动量)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时间等分时,,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v0=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通过各段时间比1∶∶()∶……:n秒末速度(m/s):10,20,30,40,50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对称性:,,: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三、运动定律:::动力-阻力=:时间相等:450时时间最短:无极值: ,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注意角的位置!a 光滑,,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四、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上、下两点拉力差6mg。要通过顶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g与高度的关系::“引力=向心力”:速度,周期,加速度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同一轨道上各卫星速度、周期、加速度相同。对于相同质量的卫星,高度越大动能越小、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越大。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2)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