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鲲鹏形象.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验: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鲲鹏形象古诗文中的鲲鹏形象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鲲鹏,在中国人的人文情结,是少不了的。今人贺喜,常会说“鹏程万里”。而俗语也是有的,如“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还有表“变幻夸诞之谈”的“鹏游蝶梦”。而在古诗文中,鲲鹏也是常出现的一个形象。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一、《齐谐》中的鲲鹏形象《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奇事的志书,这本书中对鲲鹏形象是这样描述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要迁往南海,展开它的翅膀,拍起的浪头高达三千里,盘旋而上,驾着云气,离开海面九万里;凭借六月的大风飞行离去。在这里,我们感受到鲲鹏是硕大无朋,威力巨猛的,成了高大形象的化身。二、《逍遥游》中鲲鹏形象在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对鲲鹏形象的描写充满浪漫想象,富于夸张变化: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中的这只大鹏从北冥出发,展翅高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一直飞向南海。这只巨鸟有着与普通鸟类所无法想象的抱负和能力,但在庄子看来,它仍然是“有所待”,受拘束,不自在,不自由,并没能真正进入逍遥游的境界。鲲鹏在《逍遥游》成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的一个反面例证。三、李白诗中的鲲鹏形象李白诗中写到鲲鹏的诗,最早的是他的《大鹏赋(并序)》。赋中是这样描述鲲鹏的形象的: 焯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足萦虹霓,目耀日月……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块视三山,杯观五湖。这篇辞赋写于李白的年轻时期,有着明显自比的性质,在赋中,诗人塑造了壮大真实而又神威无比的鲲鹏形象。这只俯瞰人间的鹏鸟,就是自信、自傲、狂放独立、壮志凌云、浩气贯日的诗人形象。最有名的是《上李邕》全诗如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在渝州拜谒李邕时因不合时俗放言高论引起李邕及其下属不快而失意,一气之下,干脆直呼李邕之名作诗以进。这首诗以大鹏自喻,写自己才力非凡,志向高远,表现出李白的狂傲,写出他“未获接见”内心的激愤。李白晚年,还写过一首关于鲲鹏的诗,这就是《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人生暮年的李白,心中的理想之火仍未熄灭。诗人的悲哀,不是凄凄惨惨的弱者的哀鸣,而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被中天折断的悲愤的歌声。诗中借鲲鹏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限遗恨。四、杜甫诗中的鲲鹏形象杜甫的诗,也有写到鲲鹏的,如《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是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诗人以滞留、危难而转图南的鲲鹏形象自喻,表明虽然临危但不忘报国之心,毫不气馁,志向更加坚定。五、李清照词中的鲲

鲲鹏形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