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编号学科代码洛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学课科题分名类_______初中语文________________称_阅读国学经典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课题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组成员夏志芳朱海波主持人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申请日期_________2014年12月15日______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填表说明本表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和县(市、区)教研室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封面左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每项课题主持人限1人;主要参与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至少2人,最多5人。本表报送一式3份,请用A4纸双面打印、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同时,须提供本表的电子版1份。请用钢笔或电脑打印,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通信地址:洛阳市西工区凯旋东路51号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邮政编码:471000联系人:夏清强电话:0379-63913070E-mail:******@2课题名称阅读国学经典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主持人姓名政治面貌性别年龄行政职务专业职称学科专业学历学位起止时间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12月15日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固定电话E-mail移动电话主要参与者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学科专业学历学位工作单位夏志芳女38中学一级初中语文本科朱海波男40中学一级初中语文大专大专预期成果(在选项上打“√”或加粗)√、基本情况3二、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等。(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面对汹涌而至的外来文化,我们既不可以无动于衷夜郎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而盲从。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饱满自尊向上的精神状态。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必能结合时代精华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根据我们的调查认识,我校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国学经典常识严重不足。《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阅读国学经典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的课题。二、概念界定: 国学经典以中学生必读的《论语》、《孟子》、《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古文观止》以及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三》为主体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挖掘人文内涵。本课题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认为中华文化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提高文化素养”主要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内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在古代形成的传统精神。三、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调研后认为,目前农村中学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把初中语文学习与国学经典及名著阅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功尽弃,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教会学生认识和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
洛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