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摘要: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其当世还是其后世,柳永都算得上是一个“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不能被忽略的人物,这样的结果,当然多数情况下来自于文化话语结构的时代局限,柳永的俗词使他备受争议,却也形成了一个“凡有市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独特现象,可以说,这几乎是前无古人,迄今为止也是后无来者的,而柳永作为这样一个虽备受争议却永远不能被忽略的历史人物,其对词坛的贡献和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本文试从词风、词体、词境等方面分析柳永词对宋词的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关键词:柳永 宋词 影响 贡献引言:柳永,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但他落拓不羁,、,还落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称号。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柳永虽在社会地位上是个平民,但在词史上,也真个应了他的那句词“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最初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才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词体的分类中一种是以词的字数而加以区分,即:小令、中调和长调。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相比同时期的词人,柳词的内容、特点均呈现出独特的特色。这一点在:关于宋仁宗朝四位杰出的词人,即柳永、晏殊、欧阳修和张先的现存作品,比较他们各自所用词牌,即可看出各种各样的差异。如下列表格所示:(现存作品据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现存作品数所用词牌数六首以上作品词牌数及其作品总数八十字以上作品柳永212首126调3调,31首87调,122首晏殊136首36调7调,67首1调,3首欧阳修240首69调8调,147首10调,12首张先165首96调2调,19首16调,18首 从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一、柳词中长调在词集中的数量,在四个词人中位居首位,其长篇之作特多,而其他三位词人长篇则甚少;二、相比较于欧词与晏词的作品词牌集中于有限的几个词调,柳词与张词则没有此种倾向,特别是柳词,其作品涉及的词牌最多。从敦煌曲子词看,慢词早就在民间流行,但文人却很少染指。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变旧声,作新声”,将旧调名翻新,由小令、中调衍为慢词,另一方面“奏新曲,谱新词”,自己创制了大量新调慢词。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翻检一下《乐章集》,与唐五代词同调名的词作不少,但篇幅却长得多。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字数多,,小令以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见长。慢词则以铺叙取胜。、辛等人手中,得到
浅析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