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指导不能囿于课本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德育必须与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发挥好德育课程的桥梁作用,全面提升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效实现中职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论文关键词:德育课;中职;角色转换;职业能力;职业人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中职生进入职业学校后,专业基本已定向,毕业后将走上社会,他们的各项活动大多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准备。在校期间,中职生不仅要学好专业课程,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职业能力,还要协调好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关系,提升综合素养。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实现由“学校人”向
“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顺利实现首次就业,并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技能和品德既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的活力所在。在新一轮课改和创新德育教学实践中,《职业生涯规划》课开始走进职业学校,并逐渐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职业生涯规划》课在2008年新德育课程设置中出现,尽管德育课教师接受过新教材的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颇感压力。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笔者认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学不能囿于课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学生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指导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才能发挥好德育课程的桥梁作用,全面提升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效实现中职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德育课程教学要与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
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笔者在职业学校从事了十几年的德育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其间接触了很多家长。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业学校无前途,只因孩子年龄小,无法学手艺,才无奈选择职校,他们不求孩子成才,只求其成人。这种想法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导致他们在学校就选择了得过且过式的逃避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不少中职生本身缺乏自信,甚至自卑、怯懦,他们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背着学业
“被否定”的包袱“被选择”来职校,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自己是“双差生”,只能破罐子破摔。谈及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专业人才时,他们认为是天方夜谭。因此,在一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德育教师必须利用大量的案例或者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做讲座,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当然,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仅靠德育课是不够的,还需要班主任的配合,需要随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重塑自信,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效实现由“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转变。另外,笔者在与中职生谈起对未来的设想时,发现部分学生表现的又过于自大,背离实际,好高骛远甚至爱慕虚荣,如要求“月收入比白领”,轻松成“大款”;工作不愿进地方企业,要求在苏南或者大城市就业;嫌一线工人太累、太丢人

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