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礼貌差异【摘要】礼貌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是打开交流者心灵的一把钥匙。礼貌周全不仅可以增加别人对你的良好印象让你事半功倍,同时也是也会自我修养的一种表现,是自我素质的一种表现。然而不同国家的人对礼貌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文化的差异方面的缺失最终会导致交际的失败。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中很突出的6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了中西方交流中的礼貌差异,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敏感性。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中西方礼貌差异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价值观英语教学一引言培根曾经说过: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很好的名誉。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也说过: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交流的不断深入,外语专业的学生日后与西方人交往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在交往中要写好这份“自荐书”,仅有流利的外语是不够的,必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礼仪”的教育应该有意识的渗入到平时的外语学习中去。下面,对中西方礼仪文化之差异做一初步论述。二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礼貌的具体差异(一)首先,称呼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是存在区别的。在非正式场合,中国人和西方人都有会直称呼人的名字,以示关系的亲密。汉语中这种称呼比英语中的这种称呼显得更深、更密切。所以,当中国人称呼外国人的时候不直接称呼其名而称呼其姓时,中国人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觉得对人不够礼貌。但事实上却大相径庭。正如,Helenoatey所说:“如对西方人不直接称呼名字的话,他们会不太高兴的。因为他们觉得不直接称呼名字,表示不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另外,中国学生对如何称呼老师也存在问题。在英语课上,学生常问候老师Goodmorning,,中国学生应说:“Goodmorning,Mr./Mrs./Miss./.”这样的称呼,只是简单地把汉语直接译成英语。因而,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应该使学生知道英语中各种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称呼,特别是那些区别于汉语的表达方法。(二)其次,通过问候语让我们了解一下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朋友之间通常都互致问候来促进人际关系。两种语言各有一定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英语通常用的问候语“Hi/Hello!(你好!)Howareyou?(你好吗?)Goodmorning!(早上好!)Goodevening!(晚上好!)”这些问候语中国人听起来会感觉洋味太浓。以上的问候语在中国人之间很少用。中国人在问候别人时常说“你吃过饭了吗?”这只是打招呼的方式,其实并不是真想知道对方是否吃了饭。然而在英语中,这样一句话就不再是打招呼了,而是用来表示建议或邀请对方一起吃饭的意思。汉语中另一个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到哪儿去?”或者问“你干什么去?”“天凉,小心感冒!”这两个问题在汉语中都是打招呼和问候的方法,而不是想了解被问候人到哪儿去,去做什么事或者警告他怎么样。然而,如果我们用英语去这样问西方人,他们会认为问这样的问题是干涉他们的私事。类似的误解会很容易发生。。所以,对方可以任意给一个回答,也毫不觉得难堪。例如,我的一位朋友的母亲为了表示对一位外籍教师的关心,在一个寒冷的早上打电话告诉嘱咐他多穿点衣服,小心着凉。结果这位外籍教师就感到很不可理解,他对我的朋友讲,“难道我自己不知道多穿点衣服吗”?言下之意是说,他还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礼貌差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