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之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理论的核心,通过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可更好地促进教师知识的优化和发展。研究学科教学知识,首先要对它准确定位,并认真分析它的发展源泉。依其来源的重要性程度为标准,学科教学知识的来源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重要的来源、重要的来源以及一般的来源。
论文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来源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于美国大众对教育研究现状的不满逐渐增加,促使教育研究者进行反思。在一系列的文章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LeeShulman)提出一个新的关于教师知识的模式和系列假设范畴。他指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这种理解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能是教育研究中所缺少的。他区分和提倡三种制式理解类型(学科知识、一般性教学法知识和课程知识)及其对课堂实践影响的研究。后来他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知识的教学研究,归纳结果则建议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知识,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简称PCK)。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领域学科内容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自己对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此外。PCK也是区分学科教师与学者的一种知识体系,学者去创造某一学科领域上的新知识,教师则是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些新知识。PCK也是优秀教师与新任教师的差别所在。
同时也是学科专家和经验丰富教师的区别所在。可惜的是该领域研究被长期遗漏,曾被舒尔曼(1986)称为“缺失的范式”。此后。他把教师知识又修正为:学科知识、课程知识和PCK。
舒尔曼的名字常常与研究教师的PCK联系在一起,是因为PCK是由舒尔曼发起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教师把自己的学科内容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舒尔曼把PCK描述为:最有用的知识代表形式;最强大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1987年PCK被舒尔曼列为七个教学知识基础之一,除PCK之外。还有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和教育目的、价值等知识。PCK的提出。引起人们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兴趣。随后。舒尔曼及其同事继续探讨PCK。尽管有时PCK被包含在学科内容知识里面。但是它被认为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影响最大。而且在其他形式知识的综合及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来源
教师是怎样发展他们的PCK,换句话说,他们是如何获得PCK的?诚然。发展PCK的来源很多。我把这些来源按照其重要性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重要的来源、重要的来源和一般的来源。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最重要来源
PCK发展的最重要来源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及“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两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lfection)一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大陆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国教育。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广泛流行的时代性语言。成为凝聚教育改革力量的标识或口号。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反思性实践”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现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也开始对“反思性教学”(erflcetiveteaching)或“反思型教师教育”(erlfectiveteachereducaiton)展开了探讨,如熊川武教授的《反思性教学》一书就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反思性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型。
反思是心灵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关注和反省,是产生“内部经验”与知识的途径。黑格尔把反思看作是一种反复思考的过程,一种思想的自我运动,一种把握事物内在本质的方式。以此看来,反思是以自我及自我的思想、活动为意识的对象,通过不断地内省、反省,去获得知识,把握客观规律的一种途径或方式。可以说,反思是一种自我观照、自我扬弃、自我确认和自我追求。大凡人的进步,都需要自我的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无独有偶,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更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城镇体系建设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