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诗——贯穿唐朝的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诗——贯穿唐朝的诗摘要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唐人古体诗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关键词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陈子昂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绪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既蕴涵着前贤丰富的人生经验,也浓缩着先人深邃的人生体悟。阅读一卷古诗词,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正文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陈子昂,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陈子昂生活在初唐宫体诗方兴未艾的时代,齐梁诗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诗人们做诗仍然追求华美绮丽,讲究韵巧词工,而不注重表现人的真实情感,更遑论表现出广大劳动人民的需要,反映他们的生活了。陈子昂极力反对这种做诗的倾向,他主张诗歌要善于表现真实的人物情感,发自肺腑之言才能产生亘久的艺术魅力。他深感齐梁诗风和初唐的宫体诗严重阻挠了诗歌的正常发展,必须有所变革才能保证诗歌的正常发展。于是他在一篇文章叫《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序》中明确提倡复古文风,他说:“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逦逶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陈子昂高扬“复古”的旗帜,在对六朝绮靡诗风的猛烈批判中,他的态度最坚决,作用和影响也最大。他认为初唐以来的“采丽竞繁,兴寄都绝”的局面是五百年“道弊”的继续,极力鼓倡经世致用的诗经传统,标举“汉魏风骨”、“正始之音”。

“唐”诗——贯穿唐朝的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11-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