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惊愕》交响曲教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一第四单元公开课教案开课时间:2009年5月5日                开课教师:冷群斌作品概述:《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人音版第14册第三单元《乐海泛舟》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作者在力度上的表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教学目标:1、对西方古典主义音乐有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2、了解海顿,让海顿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3、结合作品欣赏、作品分析,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教学重点、难点:1、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2、旋律的变奏创编教具准备:多媒体及其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音乐家?生:(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贝多芬、李斯特等音乐家)师:说说这几位音乐家是谁?(教师展示幻灯片)生:学生共同说出。二、情景导入1、师: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另一位音乐大师的作品,作品名为《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哪位音乐家创作的呢?请同学看屏幕,用一分钟时间,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教师展示幻灯片,出示海顿的简介)2、师生共议:针对主要内容,教师展开提问,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强化记忆,加深对海顿的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吧!(教师展示幻灯片:“倍受尊敬的音乐大师”/“慈祥的音乐家”)三、导学新课(一)作品欣赏:大家说得好!看来,海顿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海顿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1、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2、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乐器?3、该作品从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是什么曲式结构?(教师展示幻灯片呈示问题,然后链接到视频“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不发表意见,造成一种让学生专心欣赏并积极思考的氛围)(二)学生讨论并回答:(针对上面三个问题,教师引领学生一一解决)同学们,通过欣赏,请大家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三个问题:师:阐明答案,同时引领学生回顾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启动多媒体课件并介绍)(一)什么是变奏曲式?教师结合作品讲授: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为变奏曲式。(也可以《小星星》为例:1155︱665—︱4433︱221—‖)(二)作品分析1、主题:分析主题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单纯典雅的主题由第一、第二小提琴轻微地齐奏而出,反复时改用了第一小提琴以更弱的力度演奏,在最后一小节弱拍处,突然使用了强力度的全奏,产生了第一次“惊愕”的效果。第二段,先用弦乐器演奏,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效果略微丰满一些。主题结构图式:[A(a4+a4)+A(a4+a4)]+[B(b4+a’4)+(b4+a’4)]唱唱主题,让同学模仿唱唱主题,并表现出“惊愕”的效果。2、变奏(一)保持了主题结构,主旋律改用了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第一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相衬托,与主

《惊愕》交响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11-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