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福建俗称八闽,位于祖国东南沿海,这里溪流纵横,群山叠翠,地沃山
秀,繁花似锦,风光名胜多姿多彩,文物古迹晕罗密布,向有“海滨邹鲁”
之称。
八闽民俗文化,就总体讲,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而就具体方面
看,又有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这是福建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造成的。
福建原是古越族的居住地,是古越族文化的发源地。晋唐以后,由于征
战不断,中原的汉人,或为了征战,或为避乱,纷纷迁移来福建。中原文化、
荆楚文化,随着汉人的迂移而传入了福建并与福建的土著民族——古越族的
文化相结合,慢慢地形成了福建特有的文化——闽文化。从民俗角度讲,这
种闽文化是具有我国东南特色的民俗文化体系。
这里要提到的是,因为有汉人和土著的古越族的不同(汉人中又有河洛
人、福佬人和客家人之区别),因为存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福建各地的民
俗有所差异,而各地在不同时代也不尽一样,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
俗”,“走一乡要问一俗”,在福建特别明显。也正因为这样,八闽大地犹
如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人们进入这座民俗文化博物馆,观赏一番福建各地
不同、古今相异的民俗,定会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由于福建人很早以前就移民到台湾开发宝岛,以民俗为主体的闽文化很
自然地早被带进台湾,经过再发展,又与闽文化一起被称为闽台文化。还由
于福建人早就侨居海外东南亚诸国,以民俗为主体的闽文化,对海外华人、
华侨也感到熟悉,感到亲切。因此,闽文化,首先是八闽民俗,对台湾同胞,
对东南亚华人、华侨,有特殊的感情和特殊的意义。人们有理由这么说:八
闽民俗是福建一笔重要的旅游资源,值得下些本钱认真作进一步开发。
总序
张紫晨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为广大旅游者、文化工作者编辑的知识性民
俗与派游丛书。它着眼于对祖国各派游胜地民俗风情的介绍,以弘扬祖国优
秀民俗文化,了解中华各族人民生活,饱览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通晓名地
风土民情为宗旨,为国内外游人提供丰富的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心旷神
怡,乐以忘忧。对未经旅游或准备旅游的人,也是一个知识的先导,兴昧的
储备、精神的满足。
派游是人生一大乐事,为现代主活所必须。工作之余,邀三、五友人,
或举家前往,即可怡悦身心、增厂见闻,又可扩大胸怀、了解大千世界。但
是,这个目标并不是任何旅游都能达到的。要想在旅游中真正有所收获,必
须有相应的知识来帮助。中国有句古话,叫“见景不如听景”。任何一个优
美的所在,没有听到有关的解说,只有直观所视,是不会完全看出它的奥妙
的。这就是旅游者为什么那么需要导游员的道理。然而,任何导游,又只能
解说一时一地、一事一物的具体景观,不可能提供关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一个城市、一个景点的完备的知识,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丛书加以弥补。这部
民俗旅游丛书,就是为了这种需要而专门编写的。它将中国各大旅游区的内
容分成若干册编写,采取生动轻松的笔调,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知识。这种
尝试,以前没有过。这套丛书以鲜明的地区性和丰富的知识性为特点,将祖
国各地壮丽的山河、著名的景点、灿烂的文化、纯朴的风格——呈现在读者
面前,是其他书籍所不能代替的。这部丛书并没有把它简单地化为旅游手册,
更没有以介绍地方风光名胜为满足,它有较高的视野、较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既可作为旅游的良师益友,又可作为民俗文化读物而开卷有益。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一部大型系列丛书,它以旅游为线,把广阔
的中国分成若干文化区,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
在对区域文化的分析和描述中,突出旅游的点、线及重要景物、风立民情。
因而它既是旅游民俗丛书,又是区域民俗丛书,既是区域文化的展现,又是
整体文化的纷呈。书中所述的内容大多为实地考察所得,经过研究考察,再
用轻松的笔调写成。因此,对一般研究者、民俗工作者、文化工作者,都有
重要参考价值。
目前,在我国民俗学研究上,大体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理论民俗学,一
个是应用民俗学。理论民俗学侧重理论规律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应用
民俗学则方面较厂,诸如商品民俗学、消费民俗学、旅游民俗学、社交民俗
学等,重在实际的应用,多采取具体的描写研究的方法,使人们在各项生活
应用中,有实际的效益。民俗旅游是应用民俗学的一个重要部另。既是应用,
便不能不考虑与旅游实际的结合,不能不考虑派游的实际需要。但是,旅游
者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游山玩水活动,他有更广泛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要
求。高层次的旅游往往是一种特殊的学术活动。从旅游所至的引人瞩目的地
区租蕴藏着丰富的精神、物质财富的各民族,由旅游所看到的具体景观所呈
现的历史、自然和文化现象,扩展到它之外的多种问题的寻索,欲广可广,
欲
【课外读物类】八闽山水的民俗与旅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