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忠亮男, 年生。现任西南民族学院藏语系副教授、汉语言文学教研
室主任。发表过民族文学、民俗学论文几十篇;参与撰写《中国少警民族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风俗大观》、《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等;在《中
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编辑工作中,获省三等奖;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四川民俗学会和成都民间又艺
协会常务理事。
李明男, 年生。曾就读于中华大学,后转入湘辉学院。年始
从事文艺创作和教学工作,现任西南民族学院副教授。编著有《彝族文学史》
(合作);曾担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彝族文学》主编,并参与撰
写该书《羌族文学》;发表民族文学论文余万字,其中《绚丽多彩的彝族
诗歌》获年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
引言
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四川,在古代称为巴蜀,其历史悠久、经济繁
荣、物产富饶、人多族众。“天府之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还有着
别具特色的旅游许源。这里既有多姿多彩的九寨沟、峨眉山、长江三峡、剑
门关、自贡恐龙、乐山大佛与睡佛等自然资源,又有蜚声中外的川酒、川菜、
川戏、川茶、蜀锦、蜀绣、年画等丰富的民俗文化,还有彝族的火把节、彝
族少女换裙仪礼,藏族的藏历年、藏族天葬习俗、羌族白石崇拜、古老的羌
笛,土家族的摆手舞、哭嫁歌,苗族地区的僰人悬棺、椎牛葬俗,傈傈族的
民俗禁忌,摩梭人的“阿注”婚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这里还有魏、
蜀、吴三国时代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庞统、赵子龙、马超、姜维
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的遗迹,而蚕丛、鱼凫、杜宇、鳖灵、李冰、文翁、司
马相如、扬雄、李白、杜甫、薛涛、苏洵、苏轼、苏辙、陆游、杨升庵等历
代人杰留下的遗迹也不少。所有这些都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了赏心悦目的旅
游情趣和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
本书以精炼概括而又形象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婀娜多姿的巴蜀民俗与秀
美雄奇的自然景观,囊括了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的民俗文化,集物质、
精神、社会习俗、历史、地理、山水风光、传说、轶闻、趣事于一书,融知
识性、趣味性、文学性、科学性于一炉。
本书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四川、熟悉四川、热爱四川。它的出版面世,对
民俗文化探讨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序
张紫晨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为广大旅游者、文化工作者编辑的知识性民
俗与旅游丛书。它着眼于对祖国各旅游胜地民俗风情的介绍,以弘扬祖国优
秀民俗文化,了解中华各族人民生活,饱览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通晓各地
风土民情为宗旨,为国内外游人提供丰富的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心旷神
怡,乐以忘忧。对未经旅游或准备旅游的人,也是一个知识的先导,兴味的
储备、精神的满足。
旅游是人生一大乐事,为现代生活所必须。工作之余,邀三、五友人,
或举家前往,既可怡悦身心、增广见闻,又可扩人胸怀、了解大千世界。但
是,这个目标并不是任何旅游都能达到的。要想在旅游中真正有所收获,必
须有相应的知识来帮助。中国有句古话,叫“见景不如听景”。任何一个优
美的所在,没有听到有关的解说,只有直观所视,是不会完全看出它的奥妙
的。这就是旅游者为什么那么需要导游员的道理。然而,任何导游,又只能
解说一时一地、一事一切的具体景观,不可能提供关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
一个城市、一个景点的完备的知识,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丛书加以弥补。这部
民俗旅游丛书,就是为了这种需要而专门编写的。它将中国各大旅游区的内
容分成若干册编写,采取生动轻松的笔调,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知识。这种
尝试,以前没有过。这套丛书以鲜明的地区性和丰富的知识性为特点,将祖
国各地壮丽的山河、著名的景点、灿烂的文化、纯仆的风格——呈现在读者
面前,是其他书籍所不能代替的。这部丛书并没有把它简单地化为旅游手册,
更没有以介绍地方风光名胜为满足,它有较高的视野、较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既可作为旅游的良师益友,又可作为民俗文化读物而开卷有益。
《中国民冶·旅游丛书》是一部大型系列丛书,它以旅游为线,把广阔
的中国分成若干文化区,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
在对区域文化的分析和描迹中,突出旅游的点、线及重要景物、风土民情。
因而它既是旅游民俗丛书,又是区域民俗丛书,既是区域文化的展现,又是
整体文化的纷呈。书中所迹的内容大多为实地考寨所得,经过研究考察,再
用轻松的笔调写成。因此,对一般研究者、民俗工作者、文化工作者,都有
重要参考价值。
目前,在我国民俗学研究上,大体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理论民俗学,一
个是应用民俗学。理论民俗学侧重理论规律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应用
民俗学则方面较广,诸如商
【课外读物类】巴山蜀水的民俗与旅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