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社会现实面前,就连曾是“主体精神”积极倡导者的李泽厚与刘再复也郑重声明:“我现在大讲吃饭哲学,反对斗争哲学。”L7J更何况普通民众。民族文化是物质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如果没有潜在回报的激励,行为主体将会发现花费过多的努力和创造力是不值得的。”8与贫穷落后相伴的民族文化也根本不值得保护。因此,要寻求一种科学、公平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普通民众成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不是旁观者、被开发者和消极影响的受害者。“动力源自利益”,只有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给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使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与旅游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正反馈关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民族文化这一生产要素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贡献认识不够。实际上,无论是从生产要素的贡献还是从生产成本来说,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主要生产要素提供者——当地居民,都应该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首先,就民族文化旅游产品而言,最核心、最具稀缺性的生产要素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贡献应该是最大的。因此,根据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经济学分配理论,这生产要素的创造者和所有者——当地居民,应成为民族文化旅游利益分配的主体。其次,从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成本来看,民族文化旅游地的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是其主要的成本构成,其保护主体理应得到更多的利益分配。一方面,旅游活动的开展必然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游客留下的垃圾、游客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干扰等。另一方面,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以牺牲当地居民的物质利益为基础。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外来文化是一种优势文化,而且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物质利益的实现上。在游客进入后,当地居民时刻都受到物质利益上的诱惑,而这种物质利益上的诱惑往往要以牺牲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变为当地居民的现实物质利益,如外出务工、大量居民从事商业活动等。当地居民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就必须放弃一些有现时物质利益的活动,他们对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是付出了物质利益代价的,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然而,由于当地居民在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和所付出的物质利益代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人们所察觉,难以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得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因此,在提高当地居民利益分配比例的实现途径上必须采取市场与非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市场经济的存在是按要素分配得以存在的最根本的依据,如果没有了市场经济,即使政府宣布允许其存在,它也不可能行得通o,,110J其市场手段可以在当地政府部门主导下,通过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招标,尽量为当地居民争取更多的利益。但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下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非市场手段主要可以通过相关政府管理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经济收益分配做出调整,提高当地居民的物质收益。4结语通过分析得出,只有民族文化创造者与继承者的当地居民,才能成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现实主体;也只有当地居民积极主动地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
绿色环保型植物抗冻剂.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