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答:a、c属于单向板,b、,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到(B)。(A)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支座的弹性转动约束(D),中间区格内的弯矩可折减20%,主要是考虑(A)。(A)板内存在的拱作用(B)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一部分(C)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D),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C)。(A)1、2、5跨(C)1、3、5跨(B)1、2、4跨(D)2、,为使边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C)。(A)1、2、5跨(C)1、3、5跨(B)1、2、4跨(D)2、(C)。(A)混凝土的拉压性能不同(B)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C)各载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D)(C)。(A)出现较多的塑性铰,形成机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思考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