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所谓概念,就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在认识自然现象时能得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概念;而在认识社会现象时会形成司法、诉讼、审判、商品、生产力等概念;还会通过对精神现象的抽象概括形成感觉、意识等概念。二、概念的作用概念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与判断、推理等其他思维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察它们之间的联系,能使我们清楚地了解概念在思维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与语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只有借助于语词才能形成、存在并表达出来。脱离语言形式的概念是没有的,语词也只有表达一定的概念才有实在意义。,但并非是等同的。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就反映的内容是客观对象而言,属于认识论、逻辑学的研究范畴。语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由一定的声音和笔画构成的,体现了民族的特点,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属于语言学的范畴。二者的区别还表现在以下不相对应的方面:其一,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其二,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其三,所有的概念都可以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能表达概念。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它从质的方面去揭示客观事物。二、概念的外延所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同一内涵的客观对象的范围。它从量的方面去揭示客观事物。第二节概念的逻辑特征三、,一方确定了,另一方也随之确定下来。其二,一方变化了,另一方也随之变化。,概念的外延所涉及的对象的范围有大有小。因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是指: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外延越小则内涵越多,外延越大则内涵越少。四、概念要明确所谓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要明确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反映的对象有哪些。第三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即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不同,将其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对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黑龙江大学”等。。它的外延至少是由两个对象构成,多至无数。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了解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应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来判断。。
概念概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