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曹操形象之比较摘要:《三国志》着力描写曹操的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表现曹操的旷世奇功和济世之才。而《三国演义》却毫无忌讳曹操特点,将曹操塑造称一个放纵不拘、奸诈无信、自私残忍的反面人物。两者皆事出有因。关键词:《三国志》;《三国演义》;古代文学;曹操形象汉末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以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实行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唯才是用等一系列进步政策,统一了北方。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⑴317,为建安文坛领袖。继承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精神,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反映汉末动乱现实,表达雄心壮志;散文简洁朴素,清俊通俗,富有创作性,鲁迅称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⑵1006,“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⑵1006。但是在正史《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中却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曹操形象。《三国志》张扬曹操的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极具肯定和褒扬。而小说《三国演义》则把曹操塑造成了放纵不拘、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形象,对其进行否定和贬低。首先,《三国志》中的曹操,机警聪明,有孝行,是个旷世奇人,具有济世之才。曹操机警,有胆识,曾被桥玄和何颙赏识。《三国志·武帝纪》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唯梁国桥玄、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⑶2这里“机警,有权术”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都是用来表现其奇特才能的。中平六年,董卓占据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不同意同董卓合作,“乃变异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⑶5。“变异姓名,间行东归”,正是曹操好自为谋机警聪明的表现。曹操的机警和魄力还表现在他为政力治、驾御全局的政治能力和杰出的军事才。如兴平三年,曹操同刘表及张绣战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曹操)军前后受敌。公乃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加攻,大破之”⑶34又用贾诩计谋,离间马超、韩遂,同韩遂相见与语,引起马超等怀疑,最终大破之。曹操具有孝行。“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⑶,别驾毕谌母弟妻子被张邈劫掳,曹操即遣毕谌,“众为谌惧”,曹操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⑶16任毕谌为鲁相。以己之孝心推及他人,宽容了毕谌过错。其次,《三国志》中的曹操有着高超的政治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是他高明的政治谋略和手段。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自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⑶337的政治优势,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诸葛亮对刘备评价曹操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⑶912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谋略给予肯定。曹操举孝廉为郎后,曾任一些地方官。为官期间,多有所为,政绩显著,“百姓喜悦”⑶26,收到百姓赞许。其任济南相时,济南“国有十余县,吏多阿附贵戚,脏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
《三国志》《三国演义》之曹操形象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