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扬州慢(淮左名都).ppt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扬州慢姜夔延伸阅读1:关于“扬州”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九州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当时扬州盛极一时。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市容。晚唐大诗人杜牧一生致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他无数的动人诗篇。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词人姜夔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即亡国破家之悲。延伸阅读2:关于“狂”“狷”“乡愿”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为三等:狂,狷,乡愿。孟子在《尽心下》中也把人分成三个等级:中道者为上,狂狷者次之,而“阉然媚于世”的乡愿者,则属最劣之等级了。何谓“狂狷”?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就是有进取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人。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属于“狷者”,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开的。姜夔一生从未入仕。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姜夔从小就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这种人生际遇使得姜夔年纪轻轻就有一种冷感愁怀,而他的词作也大都为一些离情别绪之作。作者简介: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用典较多,空灵含蓄。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背景介绍: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一路烧杀掳掠,锦绣名城毁于一旦。扬州的劫难还不止于此。公元1164年,金兵再次进犯淮南,扬州又深受其害,可谓雪上加霜。公元1176年,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来到了扬州,面对着两次劫难之后的满目疮痍,面对着断壁残垣,他满腔的感伤,满腔的悲愤都化作了一首《扬州慢》。你从小序中读出哪些内容?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交代写作的缘由。他人对《扬州慢》的评价及这首词的主旨。如果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扬州城,它应该是?明确:空城讨论、明确:思考:词人从哪些方面来渲染“空城”的?青青荠麦废池乔木 所见之景二十四桥 (萧条冷落)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所闻之声清角吹寒(凄清)1、青青荠麦――对比(名都、佳处、春风十里)-→萧条冷落,昔盛今衰。2、废池乔木――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3、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拟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思考:词人是借助于对“空城”的渲染来抒发他的“黍离之悲”的,结合具体语句赏析。4、寂寞红药――直抒胸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5、清角吹寒――静中见动-→环境凄凉,深感凄寂;暗示敌威未除,忧心忡忡。明确:“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即便是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美词工的、昔年韵事流传的、才华横溢的诗人杜牧,重到此地一定吃惊,目睹残破景象,恐也难再有逸兴抒写儿女恋情。借杜牧来写自己内心的震撼。思考:词人所见的眼前之景、所闻的耳畔之声,使词人联想到了什么?

扬州慢(淮左名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zh051230
  • 文件大小1.08 MB
  • 时间2019-11-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