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针对目前售后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当中存在的防静电意识不强,而引起数字电路(平板电视中的屏及屏上组件、自制组件以及高清电视自制组件)多次损坏,造成维备件紧缺,资金积压,维修成本增高,维修周期加长,从而导致消费者退换机或多次投诉,给公司形象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加强对售后服务人员防静电操作规范意识,特组织这次防静电规范培训。一、: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由于带电体的静电场作用而引起的静电放电、静电感应、介质极化以及静电力作用等诸物理现象的统称。:静电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使电介质或绝缘导体产生静电荷的过程。(ESD):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间静电电荷的转移。带电体周围的场强超过周围介质的绝缘击穿场强时,因介质产生电离而使带电体上的电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带电体上的电荷通过带电体内部和其表面等途径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元器件所能承受的最大静电放电电压。(ESDS):对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将金属导体(通过接地极)与大地进行电气上的连接,使金属导体的电位接近大地电位的措施。:利用异性电荷使静电消失。(EPA):为防止静电敏感元件损坏,需配备各种防静电设备和器材,能限制静电电位,具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和专门标记的,适于从事静电防护操作的工作场地。:为静电敏感组件或产品提供静电安全存储以及制造工序中搬运的存储装置。(一)术语及定义(二)静电的产生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而侵入其它的原子,原来的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这个其它的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就会使得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正电,得到一些剩余电子的另一个物体而带负电。若在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电荷就会积累使物体带上静电。所以物体与其它物体接触后分离就会带上静电。通常在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一种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中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为什么气体也会产生静电呢?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所以在我们的周围环境甚至我们的身上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所以静电是由物质的接触与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的。: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直接原因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形成摩擦生电。: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较明显的静电有:闪电;冬天在地垫上行走及接触把手时的触电感;在冬天穿衣时所产生的“噼啪”声。这些对我们人体没有影响,但它对电子元件及电子线路板有很大的冲击。3、静电损伤的特点::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除非发生静电放电,但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KV。:有些电子元器件受到静电损伤后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电会给器件造成内伤而形成隐患,而且增加了器件对静电的敏感性。:电子元件什么情况下会遭受到静电破坏呢?可以这么说,从一个元件生产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都受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机性。由于静电的产生和放电都是瞬间发生的,及难预测和防护。:静电放电损伤分板工作,因电子产品的精细,微小的结构特点而费时、费事、费钱,要求较复杂的技术往往需要使用扫描电镜等精密仪器,即使如此有些静电损伤现象也难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加以区别,使人误把静电损伤失效当作其它失效,这是对静电放电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咎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的失效,从而不自觉的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ESD问题表面上看来只影响了制成品的用家,但实际
静电常识和防静电操作规范专题培训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