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寒潮-*--*-知识梳理能力突破考点一寒潮的成因及其表现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发生时间:冬春季节。 (2)表现: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3)成因:冬半年,高纬度地区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从源地向低纬度移动形成。-*-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基础反馈下列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读图,完成第1~2题。-*-,→c→b→d →c→d→→b→d→a →a→c→,正确的是( )————杭州地区阴雨连绵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我国寒潮的发生过程一般是从北方向东、向南推进,c图的寒潮位于我国北部边疆,b图寒潮已推移到华北地区,d图寒潮在秦岭—淮河一线,a图寒潮已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第2题,武汉位于长江中游,a图中的寒潮刚过,故可能是低温、阴雨天气;b图中寒潮正好到达天津,一般是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雨雪天气;c图寒潮位置在我国北方边界,北京此时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不可能雷雨交加;d图中的寒潮位置在华北地区,杭州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晴朗温和,不可能阴雨连绵。 -*-,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天气,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地区、表现也有一定差异,具体列表如下。-*-知识梳理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知识梳理能力突破(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根据等值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总体上该地区寒潮发生的总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就东南部地区看,等值线在盆地处由高值向低值凸出,说明盆地发生寒潮的次数多,盆地两侧的太行山脉和山西高原发生寒潮的次数少。纬度高的西北部地区寒潮次数多,地势低洼的盆地处寒潮次数多,因此影响寒潮发生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第(2)题,水的热容量大,可以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降低地表温度下降速度,从而产生防御寒潮冻害的结果。答案解析关闭(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脉以东地区)。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人们可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第三节寒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