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沂蒙山小调.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沂蒙山小调》单位:濮阳市南乐县元村镇中学做课人:王亚光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欣赏《沂蒙山小调》关于民歌的知识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作者是谁,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在人们劳动时候一起发力时演唱的。特点:一领众合、铿锵有力。如《推船号子》。山歌:劳动或休息时演唱或隔山岗传达信息。特点:声音穿透力、清脆嘹亮。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特点:旋律委婉优美。如《沂蒙山小调》《茉莉花》。歌曲创作背景: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平安。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沂蒙山小调》是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词曲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了《打黄沙会》的歌词,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做了改动,删去了揭露黄沙会反动本质的内容,保留了歌颂共产党的内容,增补了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于是,《沂蒙山小调》这首歌终于定型。1999年,费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以启后人,永志不忘。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再次聆听歌曲《沂蒙山小调》: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从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呢?“那个”有没有实际意义?答:没有,只是民歌中的衬词。?答:地儿、子儿。?答:一字多音————拖啌。节奏练习3∕4拍子,也就是说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民歌,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附点音符的作用:打破节奏的均衡,使音乐富有动感,让歌唱者和观众都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沂蒙山小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1.94 MB
  • 时间2019-1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