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前言医院是各类病人聚集诊疗的场所,也是易感者相对集中的地方,各种病原体广泛存在,极易造成感染性疾病发生,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术语及定义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隔离防护标准预防及措施手卫生指征、方法个人防护用品正确适时使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防护标准预防的定义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的原则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因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目的是预防疾病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标准预防的措施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正确适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感染性因子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鞋套、帽子等;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的传播媒介;安全注射,正确处置锐器,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医务人员在接诊患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遵循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和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且需接触他人时,应戴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或用臂弯遮掩口鼻;或者能耐受时佩戴外科口罩。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卫生部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通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 通 告 卫通〔2009〕10号现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 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一) -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二) -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三) -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二、 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一)WS/T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二)WS/T312-2009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三)WS/T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上标准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特此通告。手卫生严格实施手卫生规范可以减少20-30%的医院感染。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把感染控制在我们“手”中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