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渡口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养育我的村庄叫河湾,地处洪河岸边。许是曾经的村庄是个温婉可人的姑娘,被多情的洪河相中。于是,轻轻的伸出一只手臂,便将村庄圈入了臂弯。这一圈,村庄便倚在洪河的胸口不知多少年。于是,无论你是出来,还是想进去,必要经过渡口。出入村庄的渡口,共有三个。一个在村子的西南——张湾渡口;一个在村子的西北——陈埠湾渡口;还有一个在东南——河湾渡口。张湾渡口通往河湾所属的乡镇——固城乡;陈埠湾渡口链接着安徽,于安徽阜南县方集镇最是靠近;最后一个,过河后就是范岗的土地,离渡口三里地远有个小集镇,土话叫它郞浪集。在我的印象中,张湾渡口坐船的次多屈指可数。陈埠湾过去就是安徽,而我的亲戚好多都在那里,所以已记不清自己从哪里经过了多少次。然而次数再多,也多不过离家百米远的河湾渡口,它像是家的咽喉,成了出入家门的必经之地。河湾的渡口,有时在老河嘴,有时在洚口(地面流失腐蚀的沟渠土话叫洚,洚口就是洚与河的接口)。老河嘴处在从北来的和从西来的两股河水的交叉点上,与地面成30度的夹角,两边没有任何的依托,非常的陡峭。对岸的埠口也不平缓,即曲折又艰险,走在上面即使是沉稳的中老年人,也很难做到步态稳健,一步步不由得加快脚步,像背后有人用力的推了你一把,让人脚步踉跄,几乎收不住。你若问那样险,为何还要将埠口放在那,现在想想,那里好像是最平缓的地方。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船放在那里还是很少。因为一条大洚将河南岸的土地分成了东西两块,洚面宽十丈有余,洚底也有最宽处也有四五米。不单是上地干活的,就连赶集上店的、上学放学的、婚丧嫁娶的,这个向东,那个往西;这个从西来,那个往西去,路线无法统一,放在洚口是最合理、最方便不过的啦。船,是一条木板船。江湖人说,无论大小船,总有三块板:一块是跳板,令两块分别在船头和船尾。可是,我们村埠口的船,我却从没有见过跳板,许是一个个身经百战,早就练成了非凡的身手,再也不需要跳板的铺垫了。埠口的情况,每年不尽相同,有时一天之中甚至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河流因为季节的不同,雨水的多寡,河水在不同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水位。有时,水位还会突然的暴涨和暴落。为了防止房屋被水冲毁,家家户户住在高出地平面五六十米的防洪大堤上,土话叫着大埂。干旱少雨时,河水又会断流,当然也就无需摆渡。涨水时还好,水涨船高,总能找到适合的地方落脚;落水时就相对难过很多了。可是,当水位一寸一寸的爬上埂腰,逼到各家屋角的时候,无论大人孩子个个心心念念的是:快快停止涨?快些回河床! 由于河水的亲吻,两岸的土地自然的水汪汪、油光光、软绵绵,这样的泥土还没有从陶醉中苏醒,是无法承载任何重量的。无论是精壮汉子宽宽的脚掌、毛边的布鞋;俏丽的小媳妇玲珑的小脚、绣花的新鞋;还是村长家的小丫头集镇上刚刚买来的白球鞋。只要你跳下船,踏上河床,无一豁免,土地都会和你来个亲密接触,将你的脚深深的拉入淤泥里,身子灵巧的,来个刘翔跨栏时的三大步,轻松摆脱河床的纠缠;运气不佳的,可能还要遭到河床的熊抱,弄出一身的泥调,引得人们一通哄堂大笑。然不管怎样,等爬上岸,再瞧,大家的脚上总是统一的颜色——淤泥占领了高地,它学会了走路、蹦跳、奔跑。包产到户后,村里的渡船承包给了离渡口很近的何成。我
别样的渡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