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课程综述05级社会保障专业吴京(M0576011)生育保险综述第一部分,:“三效应理论”该理论是美国芝加哥流派的代表人物贝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收入效应、物价效应和替代效应,生育水平受三效应的制约。当收入效应大于抚养孩子的成本时,生育率提高,反之,生育率下降;当物价上涨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生育率下降,反之则上升;当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提高时,高档商品、耐用品、旅游等的发展使替代效应得到强化。人们宁愿把收入用于高档商品、耐用品等项目的消费上,而不愿生养孩子,从而导致生育水平呈下降趋势。贝克尔认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虽说收入效应提高,但随着物价上涨以及机会成本的提高时替代效应增强,必然导致生育率的不断下降。①,也有价值,分为正价值和负价值。儿童的正价值主要有五个:A经济利益B感情利益C家庭和家族的延续D父母与子女交互影响的利益E自我丰富与发展;负价值也有五个:A抚育成本B感情代价C机会成本D体力消耗E家庭代价该理论认为:如果儿童商品的正价值超过其负价值,社会的生育率就会上升;反之,生育率便趋于下降。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儿童商品的正价值正趋于弱化,负价值有日趋加大的倾向,因此,西方国家的生育率正呈日趋下降趋势。②。他使用边际孩子效用分析模型,既阐述导致边际孩子效用递减的决定因素,又说明孩子成本效用的变化和父母的孩子需求以至实际生育率之间的关系。莱宾斯坦认为,父母生育孩子的成本,一般是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孩子抚养成为生活自理者为止的各种直接的费用和支出以及父母为抚育子女所花费的时间。生养孩子的过程不①任正臣主编:社会保险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217页②任正臣主编:社会保险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218页-1-仅能够体现父母为之而付出的成本,他还为父母和家庭带来一定的效用和收益。他认为生养孩子至少有四种正面效用:消费效用,收入效用,保障效用,家庭效用。当孩子带给家庭的正面效用大于生养孩子所花费的成本时,生育率就较高,反之,生育率下降。同时,生养孩子也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他还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不论抚养孩子的成本是随着家庭收入的上升而增加或下降,还是保持不变,父母期望孩子的人数或者说父母对孩子的需求都会减少。①以上三种西方生育理论虽然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但对于我们认识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规律,预测生育社会保险发展趋势及其改革是有很大意义的。、内容及特点②生育保险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生育保险制度包括生育保险、计划生育中的生育保障内容以及女工劳动保护制度和妇女就业保护制度中关于孕、产妇的劳动保护方面的内容。狭义的生育保障制度仅指生育保险制度,是国家和企业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以保证那些因生育而造成收入中断的妇女和孩子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1)生育津贴,即在法定的生育休假期间对生育者的工资收入损失给予经济补偿。(2)医疗护理,即承担与生育有关的医护费用(包括产前
生育保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