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类散文【考点说明】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对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专题解读】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写作构思】这类文章构思和写作四个方面:1、发现一个特定下的自然事物具有或寄托作者某种理性思考。(造句)2、描绘一个故事或几个生活场景扩展这个句子3、点一双俊眼,即把外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会贯通,一般在行文过程中用语句点明中心,点题句既是写物,又似在写理或人。4、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使象征矗立起来。也经常开头有铺垫。【文体特征】(1)“托物言志”散文的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散文中的描写的事物,已经不是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具有哲理性的意义。也正是含蓄美的存在,使“托物言志”的散文有了与其它散文语言所不同的魄力,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2)散文的最大特征,就是每个时期的每一篇散言语里都注重个性。“托物言志”中的“物”就是作者借助其它与现实相符,相密切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替身”,对所找的对象——即“替身”进行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3)“托物言志”的散言语中,作者对“物”的特征的细致描绘,是写好这一类散文的重要环节。否刚,“志”就成了水中浮萍,随风漂荡,没有了根基,没有了依托。优秀的作家,都善于细致地描绘“物”的特征,然后巧妙地寄托作者的情感和理念。(4)散文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的所在,也就是托物言志中“志”,贯穿全文始终,你所写的事物都是为立意做好铺垫的。立意的深浅考察一个人的学识,考察一人具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优秀的散文作者注重从广泛的人生观现象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使文章赋予普遍性的哲理象征意蕴,同时把视角伸向更为复杂的周围的事物上,力图从中得到共鸣与启迪。【答题及阅读思路】首先关注文章题目(一般都是具体某个事物或场景),思考预测作者所要表达通过这事物或场景表达怎样的象征意义(有时可以借助作者和注释)。其次阅读文本,关注作者由实到虚的过渡段或语句,理清文章基本结构,有可能在开头会有它事物作铺垫。第三、关注实写部分细节描写和虚写部分的理性升华语句。第四、必须仔细审读4个题干内容,揣摩命题意图,并由透露信息验证之前对文本的理解。第五、先做关于全文理解的大题目,后做关于部分段落小题目。答题原则: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题目设置】根据考点一般设置4个题目,前3个题目一般会考作品结构(开头铺垫、中间过渡、结尾呼应开头点题画龙点睛等)题、段落部分描写技巧题、思想艺术都具备的重要语句题等,第四个题目一定是探究题(见考点说明)。【典型例题】泥泞迟子建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
象征性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