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作者:————————————————————————————————日期: 2014-2015-2《形势与政策》作业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统计学姓名:王若凡课程号:B0900181C学号:B14080416任课老师:颜悦南2015年6月16日“一带一路”下的外交实践外交,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早在古代社会,即有了对外交的些许认识,古人云:“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墨子·修身》。”“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史记·佞幸列传》:”。古代,外交通常指一种纯粹的两国交往,而在当今社会,外交逐步演变到方方面面,例如经济外交、科技外交、文化外交、体育外交。外交是一种拉近两国之间友谊的桥梁,从中美的乒乓外交,到如今的高铁出海,一带一路,可以说,外交手段的演变也体现了国家实力的进步。一带一路,一个最近被无数人提及的热词。简单的说,政治家们着眼于与那些领国搞好关系,而且,一代一路上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其他前苏联国家一直以来和中国保持着密切来往,在中国眼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学家们也坐不住了,他们窥视着一个个海外大单,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电力,涵盖两国的贸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经济要“走出去”的强烈要求,在国内的二级资本市场上,一带一路概念股的崛起也很大程度上带动的股市的上升。被誉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中短期内,有助于消化国内目前的过剩产能,中长期内“一带一路”助力亚太经济一体化,战略意义重大,且有助于我国外储投资方向多元化。中国将通过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带动区域间贸易活动的增长和更广泛的区域合作,通过充分利用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做到贸易成本的最小化,从而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切,似乎为工业领域持续低迷的中国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从当初的伟大设想,到如今的实践,我们看到,我们一直在推动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一是设立“两行一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和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建设和能源开发提供了投融资准备;二是拟议中的铁路项目合作,如中泰铁路、中印(印度)高铁和中尼(尼日利亚)铁路项目等。应该说,一带一路前景可观。但是,“一带一路”所涉区域,地缘政治复杂,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中国和邻国的领域主权之争。且不说中日钓鱼岛主权争议,单就中菲中越南海岛屿主权争议,要让这些国家体认和折服中国的“一带一路”外交就很难。而且,包括菲越在内的东协十国,是“一路”外交的东起点。也是美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成员。如何通过经贸协作,特别是中国资本和基建的输出,让这些国家消弭对华互疑值得深思。否则,即使中国热心于资本输出和产能援
《形势与政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