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这是已知文献的最早含义。后来,文献的概念有了变化,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今天,“文献”一词的涵义已非常广泛,据我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凡使用文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即包括图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等 都可称之为“文献”。综上所述,文献是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一定材料,具有一定形式的著作物。 :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帛是丝织吕的总称,也叫“缣帛”。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在简牍盛行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 :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等。 :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今人对古籍的分类仍然沿用这种方法。分典籍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六艺,小学等;乙部,古诸子百家,近世子家,兵书,数术等;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开始,甲乙丙丁四部顺序是经史子集,后来将乙丙两部顺序进行了调换,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唐代初年修《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从此确立了以经史子集为部称的四部在图书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也叫梵夹装,摺子装。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装订佛经,是把卷子长幅改作折迭,前后粘以书面,此法比卷轴开卷方便。 :简称蝶装,是把书叶从中缝将有文字一面对折,再粘在另一包背纸上,翻阅好似蝴蝶展翼飞舞,故名。从此出现了成册的装订形式。:按索引的内容分,其中一种为句子索引。是摘出一部或几部书中的句子编为索引。如《十三经索引》,《汉诗大观索引》。 :索引是根据一定的意图,为了查检方便,把特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料中的有关主题(如字,词,句,人名,地名,事物等)摘录出来,注明出处,并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编排,供人们检索使用的工具书。 :在书页中缝,像鱼尾的标记,用以间隔文字,俗称鱼尾。:记载历代王朝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史籍。把这类史书称作政书,是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才开始的。政书中,有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讲的,有把某一朝制度分类编纂的,有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还有专讲某一部分的档案书籍。 :旧书重新装订,加入衬纸后,倘遇原书的天地头(上下两端),后脑过小,不可再加切裁的情况下,须用镶衬的方法来保护它。其法:普通用连史纸作衬纸,另在上下两端及后脑镶出半寸左右的白边,镶出的部分,仍需再衬,以防装成之后,高低不平,然后用刀切齐,则整旧如新了。这种镶衬法在我国南方称之为“袍套装”,也叫“惜古衬”,(含有爱惜古书的意思);在北方则称之为金镶玉。因为原书纸旧,色黄似金,衬纸崭新,洁白如玉的缘故。 ,文献的载体形态一共有四种,即:印刷型(手写型)型、缩微型型、声像型、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