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_以盐城市为例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杨志平(盐城师范学院通榆校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盐城224002摘要对20042008年盐城市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盐城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从规划、产业、污染治理、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盐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6611(201103-01688-03Researcho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theUrbanizationLevelandEcologicalEnvironmentintheCoastalAreasofJian-gsuProvinceYANGZhi-ping(mittee,TongyuCampus,YanchengTeachersUniversity,Yancheng,Jiangsu224002AbstractThepaperanalyzedtheurbanizationlevelandvariationofthemainpollutantsemissionsinYanchengCityfrom2004to2008,ex-poundedtheenvironmentalproblemsinitsurbanizationprocess,andthenproposedthesolutionstopromote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urbanizationandecologicalenvironmentfromtheperspectivesofplanning,industry,;Ecologicalenvironment;Coordinateddevelopment;Yancheng基金项目盐城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8YCKL063。作者简介杨志平(1968-,男,江苏盐城人,讲师,硕士,从事环境植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环境研究,E-mail:yctcyzping@。收稿日期2010-10-28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1]。随着《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的实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盐城位于沿海开发的最前沿,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保护生态屏障的有机统一,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对20042008年盐城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盐城市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盐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旨在为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研究区概况盐城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东临黄海,下辖亭湖、盐都2个区,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建湖和阜宁7个县(市。总面积达169万hm2,,,%,人口密度为47800人/hm2。2008年,盐城地区总产值为16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ʒ49ʒ34。盐城以季风气候为主,处于暖湿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过渡地带,海岸线全长582km。,、,是我国滨海淤泥质潮滩湿地分布最为集中、生态类型最为齐全的地区,分布有广阔的泥滩、潮溪、河道、盐沼泽地、芦苇床和沼泽草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连续的动态潮间系统。盐城滨海地区拥有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江苏省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突出了盐城在沿海开发战略中的作用,以沿海开发为出发点,以沿海港口、城市与产业三位一体发展为支撑,以特殊政策支撑现代化海滨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从更高层面重新审视全市发展定位,合理确定空间布局,科学制定产业与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盐城充分利用沿海岸线、港口、滩涂等优势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到2008年的32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了20%。,盐城市城镇化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491957年的起步阶段、19581978年的停滞阶段和1979年以后的迅速发展阶段(图1[2]。一方面从纵向看,盐城市城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比
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以盐城市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