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研究摘要:本文以碳交易的背景、前景与发展规划,以及低碳经济在新能源开发上的应用作为研究内容。从经济学上看,治理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会带来成本差异,因此人们提出碳排放权也能像日常商品一样交易。另外,在环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政治家们认为温室气体的排放要受限制。因此,碳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开始稀缺,同时,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成本造成高价差,由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始形成。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低碳经济;新能源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引言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1968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首先提出。在1997年,全国多个国家因全球变暖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而本论文是通过探究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从它的概念、来源进行调查,从而为下面研究碳交易市场做铺垫。而在要对碳交易的前景与发展规划进行预测之时,我们会先分为整体和部分来对全球进行分析。例如,我们会收集全球整体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我们还会收集每一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再从结论中预测碳交易市场的前景和发展规划。在分析到了碳交易的前景后,我们会从这些部分中,再更深入地分析,并且与低碳经济进行接轨,从而发掘低碳经济在新能源上开发上的应用。一、碳交易的背景碳排放权,是指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而碳排放权交易就是把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看作一种商品,建立合法的排放权利,将其通过排放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碳交易的概念被提出后,它就成为了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相应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以中国为例,我国之前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努力地恢复我们的环境,在我国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中也要求经济发展要和环境相协调。另外在美国,其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但是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由此可见,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都会对环境带来影响。但是对于这个环境的影响程度的深与浅主要是看各个国家的发展。1997年,多个国家在日本签订《京都协定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但美国政府拒绝签订。所以并非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愿意实行排放权。因为当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排放量被限制时,它就必须降低自己的生产,当生产降低了,它的经济收益也随之降低。如果国家或企业不愿降低自己的生产,当超出限制时就必须向其他国家或企业购买排放权,这样将会增加生产成本从而导致收益的降低。不过低碳经济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主流,因为温室效益的现实情况让国家和企业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碳排放权交易对低碳经济企业是最有利的,因为低碳企业是利用新能源或者节能的方式来获利,例如:中原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节能环保的公司,其主营业务为城市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他们可以将自己多出的排放权份额,转让给其他企业并且从中获利,这推动更多的企业家走向低碳发展。在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提出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和在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的重要策略。而我国在“十六大”和“十七大”一系列政策都表
碳排放权交易研究.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