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土壤生物生态属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微观领域。土壤土壤生物作为的载体,生物不断从土壤中摄取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与此同时,土壤生物也不断地适应着土壤的特殊的环境。土壤中空气通常为水蒸气所饱和,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要低的多或相当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空气高,土壤的温度变化比较稳定,而且土壤中光线较弱,并有垂直的、季节性变化。因此生物在土壤中经过长期演化,必然形成相适应的生活习性、个体大小、区系组成与空间分布特征⑴。 1土壤微生物种群生物间相互作用与食物链结构土壤微生物指土壤中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蓝藻除外)、地衣和原生动物等。土壤微生物通常有个体小数量多对恶劣环境适应性较强功能和代谢多样,繁殖能力强等特点。在适宜条件下能不断繁殖,而且数量巨大,以重量计算有5~8kg/h㎡。由于生物生活习性和环境条微件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存在明显的剖面与区域的分细菌、放线菌在土壤团粒内部分布较多真菌则外部多于内部,由于受到紫外线照射、营养、水分、温度、通气、PH等因素及微生物特异性所制约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分异:表层少5~20cm多,植物根系附近微生物最多20cm以下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植被、水文地质等自然成土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土壤类型与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在数量与区系组成上存在区域差异。自Jenkinson提出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原理和概念以来,Jenkinson和Powlson提出了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方法,VanDeWerf和Verstraete提出了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可以分为全微生物量,Anderson和Domsch活动微生物量和提出了生物量与生物活性中细菌的比例为22/。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植物营养元素的个重要的源与库,生物量对土壤养分的调控作用已经成为土壤培肥、耕作制度改革和作物栽培实践中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但对生物量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并不深人。以往测定已经表明,长期秸秆覆盖免耕能够提高土壤总生物量但却降低了活动微生物量,传统的翻耕土壤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的周转率等。在此研究基础上,高云超等对秸秆覆盖免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与活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耕作制度条件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总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活性的变化及其特征表明,翻耕能提高土壤细菌生物量,免耕能提高土壤真菌的生物量。但两种耕作方法对细菌真菌的影响却不同,应用抗生素抑制法测得翻耕0~10cm时,细菌/真菌呼吸比为44/56,翻耕10~20cm时为31/69;免耕0~10cm时,细菌/真菌呼吸比为49/51,10~20cm为52/58说明翻耕能够提高土壤真菌的活性,免耕能提高土壤细菌的活性,而真菌在免耕土壤中生物量虽大,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结果可能主要由于免耕相对通气性能较差,但有机质丰富,有利于真菌的生长,但其活性却较低。翻耕土壤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真菌的活动。关于土壤生物量的活

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1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