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评点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书中所收之
诗,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其价值是多方面
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最早的一部诗集,它在文学上的价
值是开创性的,从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到语
言运用,均具有极高的成就。同时,它也是
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为后世文学创作
所效法和借鉴。
《诗经》最早运用了赋、比、兴这三种
艺术手法。赋,即直述,“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者也”(朱熹《诗集传·周南》)。《诗
经》中运用这种手法的诗篇很多,有代表性
的如《大雅》中叙述周人历史的几首史诗,
《国风》中的《豳风·七月》等。这种手法
的特点是不加修饰,直言其事,如《生民》
叙述周人始祖后稷之事,自其诞生到成人立
业,句句直关本事,章章衔接紧密,诗人的
思想情感完全通过所叙史实加以体现。《七
月》表现的是农人的生活情况,诗中清楚地
讲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生产和生活,以及他
们年终的不平之言。通过诗人的笔,读者对
农夫的辛劳和痛苦,有了准确的了解。比,
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这是一种象
征手法,可以加强表现效果和感染力。《魏
风·硕鼠》是今世流传颇广的一首诗,它运
用的手法就是比,以肥大贪婪之鼠比喻不劳
而获的剥削者。《唐风·鸨羽》运用的也是
比喻,以不得其所的鸨比喻远役在外的人。
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
经》中运用兴这种手法的诗有篇(见陈
子展《诗经直解》)。有名的《周南·关雎》
使用的手法就是兴,诗以关关和鸣的雎鸠开
篇,引出好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兴往往具
有比的作用,因而分辨起来有些困难。需要
指出的是,《诗经》中三种手法的运用并不
是截然分开的,往往兼用,所谓“兴而比
也”、“赋而比也”。
《诗经》的基本句法是四言,此外二
言、三言直至八言等等句法也时有出现,这
表明《诗经》在形式上既有一定的规则,又
不为其所限制,而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变
化,这是它的魅力之一。四言句法至魏晋曹
操、陶潜等人仍在使用,反映出它是适合表
达人的情感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活力。
《诗经》的语言丰富生动,韵律和谐上
口,这对于内容的表达意义重大。如对手的
动作的描写之词就有近个,它使准确生
动地刻画人物成为可能。文学创作需要细
致,而表现细致要靠语言,《诗经》为后人
留下采撷不尽的语言宝藏。在《诗经》的语
言中大量使用重声迭用之词,其重声如嚣
嚣、简简、坎坎;其迭用如赳赳、温温、夭
夭、莫莫。这些词能增强表达效果,使人对
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有了真切的感受。
《诗经》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上
面介绍者外,其他如刻画人物的生动细腻,
景物描写的逼真优美,史实叙述的厚重完整
等等,均为后人称羡。
《诗经》在史学上也有着重要价值,它
是研究周人早期历史以及周代历史的重要
参考资料。《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皇矣》、《绵》、《大明》诸篇对周人的
创业、繁衍、迁徙、兴盛等史实都有着详细
的叙述。著名的牧野之战在《大明》中就有
生动形象的记录:“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言商朝军队之多;“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言战场的壮观和周兵之盛;“驷騵彭彭,维
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介绍了周
兵两位统帅的威武之姿。
周代至厉王之时,政治堕坏、民不聊
生,这一现实,在《民劳》、《板》、《荡》
中都有记叙。《民劳》中写道:“无纵诡随,
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反映了
当时恶人当道,社会混乱的状况。《荡》中
云:“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
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厉王的恣意妄为导致众叛亲离、朝堂一空。
此外,反映宣王中兴的诗篇也为数不
少,如《小雅》中的《六月》、《采芑》、
《车攻》,《大雅》中的《江汉》、《常武》、
《崧高》等。
《诗经》不仅记录了周王室的历史,也
记录了地方各诸侯国的历史。十五国风如同
方志,对各个载和反映。尽管这些记载是侧面的,或
者是含蓄的,但它们对于认识和研究各诸侯
国的史实是有价值的,至少反映了当时人对
这些史实的态度。
《诗经》的史学价值自明中叶以后,逐
渐被人们所认识,李贽就曾明确地讲过:
“《诗经》、《书经》,二帝三王以来之史
也”(《焚书》卷)。至章学诚力倡“六
经皆史”之后,以《诗》证史之风渐盛,今
人治周史者更视《诗经》为不可或缺的资
料。这既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飞跃,也是《诗
经》此方面的重要价值导致的必然结果。
《诗经》的其他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诗
【课外读物类】传世名著百部—(第39卷)诗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