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级档案资料在提高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能有效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改变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快速推进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进程势在必行。一、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档案管理工作机制虽已基本形成,但档案意识还有待提高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各地陆续开展了村级规范化建档工作。各级政府纷纷制发了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了各级农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了层层有人负责、级级有人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为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级领导主要精力都在搞好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对于村级档案管理这一基础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村级档案管理工作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同时,多数村干部和村民对《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没能把档案管理工作摆在应有的高度,觉得“档案不能当钱花,也不能当饭吃”;缺乏主动利用档案发展经济、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缺乏及时归档意识,导致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大量流失,即便侥幸存留下来的,也不能有效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二)部分村档案管理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村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脚步的加快,部分地区、部分村级办公场所和管理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配置档案橱柜、电脑等硬件设施,有条件的村专门设置了档案室,为档案安全保管提供了保障。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地区、部分村还是一室多用,甚至是一橱多用,根本不具备档案安全保管的基本条件。一部分村将历年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档案随意乱放,有的用报纸包,有的用纸箱、蛇皮袋装,还有的零乱、分散地保管在历任村干部家里,没有进行系统整理,久而久之,造成档案破损、发霉的现象很常见,并且随着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频繁更换,许多有价值的材料也随之丢失。(三)部分村实现了档案数字化,但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整体水平不高近年来,各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业绩,部分村实现了档案数字化,实现了实体与电脑的双轨查询、检索,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纵观全也相差甚远。特别是,个别村平时不注意形成档案,造成日后遇事无档可查,档案工作近乎一片空白。如:有些村干部在调解民事纠纷时,经调解协商,当事双方虽已达成协议,但由于未形成档案材料,事后有些村民还会将此项问题翻出来要求解决,给镇、村两级组织的工作造成了严重负担。个别村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只注重收集,不注重归档。有的地方虽已归档,但缺乏科学的检索工具,没有贯彻落实上级档案部门的文件精神,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形同虚设。此外,各部门缺乏协调,对村级档案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归档标准,造成村级档案员盲目地服从,做了很多重复性工作,加重了档案员的工作负担。(四)档案的利用率逐年升高,专业管理人员严重缺乏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和投入,以及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实,合同、
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