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一角临床八年09级同济班谌素素U200817044正文: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将这一“冰山理论”移至医学教育界,我们不难理解医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医德正是来源于那“八分之七”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每所医学院都在不断调试人文素质培养与医学专业课程的比重,以期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医生。医生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理当上岗前先学人文。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价值观念的改变,医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往往忽略了患者属性中“人”的属性,而仅将患者当成疾病的载体来看待,虽然对疾病本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失去了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目前不断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医患冲突的频频发生都让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生肩负着未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其将来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就我国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对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一、我国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角色认同感普遍不足美国医学教育的培养体制多采取的是“4+4”模式,学生在报考医学院之前大多经历了4年的理科本科教育,因此在报考的时候,无论是心智和年龄都已经较为成熟,能够理解医学意味着辛苦和奉献,也愿意献身于这样的事业。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懂得如何去关怀患者,并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而我国的医学生录取体制和国外不同,大多数是从普通高中直接录取,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也很不足,在选择医学院的时候实际上很多学生对医学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所以会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并不适应医学,学习时不认真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去学的想象。这样的结果就是毕业后对医生的角色认同感不足,临床能力欠缺,再加上当前社会对医院的误解和医护人员待遇的不高,因此中途转行的也很多,留下来的也有很多责任心不强。2、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比例偏少,内容单一从医学人文社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来说,虽然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三大类:政治和哲学、社会和经济、历史和文化。课程内容一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中心,辅以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和医学社会学,再辅以美学、音乐欣赏等选修课程。突出的特点,一是从总的学时上来讲,生物医学课程较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例平均较少,仅为8%左右。而目前欧美国家人文社会医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20%左右,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三大类组成。二是在人文社科教程内部,意识形态和政治类课程比例又较大,而医学人文课程比例较少,课程设置面狭窄,内容较为单一;三是人文课程设置多集中在临床前阶段,进入临床实践阶段后,特别是实习时期,基本上以临床老师带教为主,没有统一的人文课程的设置。3、教学方式仍以课堂灌输为主,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从教学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来讲,虽然
八年制医学教育之冰山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