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表情娃娃》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大胆想像、表达的兴趣,培养积极与同伴交流的品质,体验讲述活动的快乐; 2、通过观察不同的表情,体验快乐、生气等情绪,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初步的判断、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想像并将自己的感受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镜子; 2、哭、笑、生气、难过、惊讶表情脸谱各一,京剧伴奏磁带; 3、磁性表情娃娃大脸谱,眉、眼、鼻、嘴等(可活动); 4、手套扮的表情娃娃(正、反一哭一笑)。活动过程: 一、欲擒故纵——认识五官,丰富词汇出示“表情娃娃”寻找发现五官的外形特征——教师过渡语: “嗨!大家好,我是表情娃娃,我的家族里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因为他们的变化我会产生很多的表情,今天我见到大家我感到很高兴,你看我现在表情是不是高兴?” 2、故意出错脸(反面) ——教师引导语:“为什么错了?”“你怎么看出来?”“高兴是什么样的?”重复回答中优美的语句,小结幼儿的回答并作完整描述。二、变脸游戏一一感受并描述不同表情播放京剧音乐,玩变脸游戏——(故作着急状)教师引导语: “快告诉我我现在是什么表情?”“我的五官都变成啥样了?”“我看上去像在做什么?”引导幼儿自由、大胆讲述。三、拼图游戏一一探索、表达幼儿操作磁性表情娃娃脸谱,任意组合五官。(1)说表情,猜心情——教师引导语:“表情娃娃是什么表情?脸上五官是什么样的,因为什么事情她会有这种表情”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帮助幼儿围绕讲述思路大胆讲述。(2)说事情,摆表情教师(或一名幼儿)说出一件事或一种心情,如“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朋友吵架”等。幼儿操作摆出相应的表情,并用“发生了一件事,表情娃娃是什么心情,脸上五官是什么样的,表情娃娃是什么表情?”的讲述思路向同伴讲述。四、自我发现——迁移交流——教师过渡语:老师怎么了?猜一猜,老师为什么会笑? 1、教师作微笑状,请幼儿观察其表情。——教师引导语:老师笑时与表情娃娃有什么不同?老师笑的时候眉、眼、鼻、嘴等五官又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交淡,教师观察、参与幼儿的交流
幼儿园中班教案《表情娃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