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x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颇能提高疗效,值得吾人深入探索,兹就此简述实践体会之一二,以就正于同道。一、虫类药的独特医疗作用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形体较小,多数属昆虫类。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说,始丁《山海经》《内经》。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运用虫类药的方剂,法度严谨,寓意良深,如下瘀血汤、抵当汤(丸)、大黄着应虫丸、鳖甲煎丸等方,对后世应用虫类药起着示范、推动的作用。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其中列载虫类药28种,占全书所载药物的8%强,占所收动物药(65味)的43%强。这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此后,代有发展,东晋葛洪《肘后方》,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王卷《外台秘要》,将虫类药更广泛应用于内、夕卜、妇、儿各科,所用品种,有所增加。宋代许叔微的《本事方》,“麝香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之疼痛剧烈者,颇有缓痛之效,后世多引用之。迨至明代,《木草纲目》中收载虫类药达107种,占动物药(444种)的24%,使虫类药得到很大的扩展。随后清代温热学家如叶天士、杨粟山、王孟英、吴鞠通以及善于运用活血化瘀方药的王清任等,他们敢于革新,广泛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给后世留下不少珍贵的经验。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张锡纯、怀铁樵、章次公诸先辈。解放后,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恶性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疝痼疾,使虫类药别开生面,人人地发展了它的应用范围和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在1963〜1964年于《中医杂志》发表了《虫类药应用之研究》连续报道,1980年出版了《虫类•药的应用》,1994年增订重版,受到同道们的赞许。日本奈良县口奈良县口一7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他感到常规用药有时疗效不够满意,经参用虫类药后,疗效显著提高,出现意想不到之奇迹,为之欣喜不眠者再。他近两年曾先后三次专程來南通访问,,决心要继续认真地学习和适用。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10个方面:攻坚破积机体的脏器发生病理变化,、肝脾肿大等,宜用此法治疗,如大黄蔗虫丸治慢性肝炎、宫颈癌、了宫肌瘤等;近人用全蝎、蝮蚣、守宫治疗癌肿等。活直祛瘀机体的循环瘀滞或代谢障碍,岀现血瘀征象,使用此法推陈致新,如抵当汤(九)治疗热性病瘀热在里,其人如狂(精神错乱)的蓄血症;下瘀血汤治产后干血内结,腹痛或有瘀块,血瘀经闭。熄风定惊肝风内动,出现昏倒、抽搐等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常用此法治疗,如止痉散治疗乙脑、流脑的昏迷抽搐等。宣风泄热热性病早期,邪热郁于肌表,症见发热,疹发不透等,宜用此法清热、化毒、透邪,如升降散治疗温热病;消风散治风热瘾疹。搜风解毒所谓大风、历节诸症,即麻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类,可用此法治疗,如苦参丸、搜风散治疗麻风病;麝香圆治疗白虎历节等。,出现脱腹胀痛诸症,可用此法治疗,如乌龙丸治疗肝胃气痛;王孟英用蚯螂虫治吐粪症。壮阳益肾肾阳虚衰症见怯冷、阳痿不举、遗尿、小便失禁等,宜用此法治疗,如蜘蜂丸治阳痿;海马健肾丸治慢性肾炎等。消瘤散肿毒邪壅结,导致痈肿、恶疽顽疮等,多用此法治疗,如《救急方》用蜒岫治足胫烂疮;守宫治淋巴结核;海马生肌拔毒散治顽疮久不收口等。收敛生肌痈疽溃病,久而不愈,需用收敛生肌之品,如《昔济方》治一切诸疮,屡用五倍于等;各种金疮或跌仆外伤出直,常用虫百蜡,朱丹溪盛赞其为“外科圣药”。补益培本肺肾两虚之虚喘,宜用“参蛤散”以温肾纳气,而治其本。肾阳虚衰Z阳痿、遗尿或小便失禁,尝用桑嫖虫肖、海马;肾功能不全Z用冬虫夏草等。上述10个方面的主治功用不是虫类药所独有,其他有关中药也同样具备,不过虫类药在这方面的效用,比较佳良面可靠,参用以后,往往效果更为显著,得心应手。在此应该指出,使用虫类药时,应辨证明确,选药精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特别是对毒性较大的斑螯、蟾酥等,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的原则,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虫类药以其含有较多的动物异体蛋口质,少数过敏体质者,有吋服后有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红疹,其则头痛、呕吐时,应立即停服,并用徐长卿15g,地肤子30g,白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