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一个硬指标养生就是颐养生命,强身健体。但是,养生这个词发展到现在,却变成包含中医学、西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运动学、烹饪、艺术和儒、释、道为一体的综合学科。近些年,中医的食疗、药膳、气功、按摩、泡脚、拔火罐,西医的护理、器械、保健品和名目繁多的理疗仪、理疗床、理疗枕,还有美容店、足疗店、SPA店,瑜伽馆、养生馆、健身馆、塑身馆、温泉会所等都进入了养生大市场。还有武家的太极、印度的瑜珈、佛家的修心以及励志、旅游、水疗、娱乐、广场舞等等也进入了养生的市场,就连穿金戴银、佩珍珠、戴玛瑙、粘磁石和乘飞机去瑞士注射羊胎素也都叫养生。养生书琳琅满目,养生讲堂比比皆是,养生师到处游说,养生神医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说明: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养生?养生的方法千万种,但归纳起来不过就四种:一是食养、二是动养、三是药养、四是静养。所谓食养,就是通过食物为身体补充能量;所谓动养,就是通过运动消耗能量;所谓的药养,就是用药物防病和祛病;所谓的静养,就是通过精神休息、肉体休息,达到调节情绪、降低消耗、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目前,普通民众都知道食补是养生。殊不知,一日三餐与食补有什么区别?三餐是补充能量,食补也是补充能量!如果把食补看成是养生,那么,一日一餐、一日两餐、一日三餐和一日多餐也都是养生!同理,如果把运动看成是养生,那么人洗衣、做饭、抱孩子,上班、下班、做事情也是运动,同样是在消耗能量,因此,如果说运动是养生,那么洗衣、做饭、抱孩子,上班、下班、做事情也都是养生!可是,如果把一日三餐和做事情都看成是养生,养生的理论就更乱!如果吃饭和做事情都不算养生,那么,食补和运动也就不能算养生!至于便秘的人吃巴豆,拉稀的人吃黄连素,发烧的人吃扑热息痛,这是在治病,也不能叫养生。看来,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食补、运动和药补,其实与养生不粘边!人在最困、最累的时候干什么?是吃喝玩乐?还是睡大觉?假如选择吃喝玩乐,就是选择了刺激,选择拼精力和拼体力。当精力耗光、体力耗尽之时,人就会累倒、病倒甚至是猝死。相反,如果选择睡大觉,当睡足了、睡够了、一直睡到自然醒之后,不仅困意散去、累感消失,人都会变得有精神。难怪,有人说“吃人参,不如睡五更”。您说,睡觉是不是真养生?宋代陆游在他的《午梦》诗中说:“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陆游说的华山处士,就是享年118岁、以善睡闻名的陈抟道人,人称“睡仙”。清代李渔在《笠翁文集》中也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英上的滋补品”。可是,睡眠专家和养生专家却不这么看。他们花费精力和体力进行睡眠时间调查,然后建议:成年人每天只睡7~8小时,老年人睡5~6小时就够了。并煞有介事地说:觉睡多了反而不利健康!老年人睡多了反而减寿!要知道,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75%是亚健康,还有20%是慢性病患者,用这样的调查结果来指导睡眠,必然是引导人们向着亚健康和慢性病迈进!同样,佛家和道家的高僧大德又把睡觉看成是睡魔,并告诉信众要精进,就要战胜睡魔!印度总理莫迪在推荐瑜珈运动时说:他每天睡不到4小时,是靠瑜珈恢复精力!可是,一个66岁的人,不仅白发、白胡须满头,并且还是秃顶!如果人们也像他那样练瑜珈,是不是也要像他那样老态龙钟?凡是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新生儿每天要睡20小时,学
养生是一个硬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