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后期思想之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读书笔记第一章:导论1、自恋的过程中,本能的满足是部分或全部地脱离他人的影响的。第二章:勒邦对群体心理的描述2、群体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问题:I.“群体”是什么???3、人类心灵中一切罪恶作为一种倾向被包含在潜意识中。4、对个体的反应中所出现的变化进行观察,就为群体心理学提供了材料。5、“社会性焦虑”是所谓良心的本质。6、一个群体既不知道什么是怀疑,也不知道什么是不确定性。7、一个群体是冲动、易变且不安的。它几乎完全被潜意识所控制。8、群体从来不渴求真理,它们需要的是幻觉和错觉。9、弗洛伊德解梦所遵循的一条技术性的规则——不理会梦的叙述中的怀疑和不确定(受到稽查的影响),而把显梦的每一元素当做是相当确定的。第三章:其他人对集体心理学生活的论述10、情感倾向变得格外强烈/智力水平准则显著下降11、消除掉加在个体独有的本能之上的那些束缚和抑制/放弃他本身特有的种种秉性的表现第四章:暗示与力比多12、群体的独特性在于其特定的按时感受性。13、力比多——指称那些所有包含在“爱”(以性结合为目的的性爱)的名称之下的关于本能的能量。第五章:两种认为的群体:教会和军队14、对首领的幻觉——首领平等地爱该群体中的所有个体。(平等的爱)15、每个人通过力比多分别和领袖与群体其他成员联系起来。16、个人的恐惧不是被危险之巨大所引起,就是被感情联系(力比多贯注)的中断所引起(恐怖神经症或焦虑神经症)。17、一个群体的本质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第六章:其他问题与研究思路18、在两个人之间持续很长的几乎每一个亲密的情感关系中——如婚姻、友谊以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都沉淀着嫌恶和第一的感情,只是由于压抑而感觉不到罢了。19、力比多使自己隶属于伟大生命需要的满足,并选择共享这一满足过程的人作为它的第一对象。20、如果在群体中,自恋性的自爱受群体之外不起作用的各种限制的支配,那么这就有力地说明:一个群体形式的本质就在于该群体成员中新型的力比多联系。第七章:认同作用21、男孩心理上两种不同的联系:对母亲直接的性对象贯注和与当做模范的父亲相认同。两者没有任何互相影响或干扰地并存一段时间,作为不可阻挡地向心理生活的统一化发展的结果,它们最终合为一体,正常的俄狄浦斯情结就源出于它们的融合。22、认同机制替代对象选择而出现,对象选择被退行到认同机制。第一:认同作用是与对象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第二:认同作用以退行的方式成为对力比多对象联系的一种替代,正像靠对象内向投射到自我那样;第三:认同作用可能随着对与某些个别人(他不是性本能的对象)分享的共同性质产生任何新感觉而出现。23、推测:群体之间的联系——认同作用第八章:爱与催眠24、性感倾向/“情感的”倾向25、迂回的方式满足我们自恋的手段26、被爱着被置于自我理想还是自我的地位上27、催眠——排除了直接性倾向的一种爱的状态28、这些原始群体是一些这样的个人:他把完全相同的对象置于他们自我理想的位置上,结果在他们的自我中使他们自己彼此认同。29、对待对象的方式与对待我们自己的自我的方式是一样的30、催眠者处于群体与恋爱之间的中间位置。31、通过高度“组织化”来间接获得个人特征的群体是由一些个人组成的,他
弗洛伊德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